1月5日是今年的首个节气小寒。俗话说,“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足以说明这一节气的寒冷程度。许多人一到冬天就会出现畏寒、手脚冰冷等现象,中医认为,这其实是阳气不足的表现。
督脉灸:激发经络运行气血
督脉是人体的重要经络之一,被誉为“阳脉之海”。督脉灸通过利用药物、姜泥、艾绒配合,作用于督脉,可以激发经络运行气血,达到平衡阴阳、调整虚实的功效,还可以防治虚寒性疾病。
中药热敷:中医版“暖宝宝”
中药热敷是一种干热敷法,将中药加热后外敷在患处或穴位上,利用药物的热力和成分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温经通络、祛湿散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功效。
中药泡脚:调节阴阳、温肾助阳
“寒从脚底生”,通过使用中药足浴包泡脚可以达到调节阴阳、温肾助阳、温通经络、温里散寒等目的,并改善失眠、关节疼痛、痛经、感冒、鼻炎等症状。
常见的中药泡脚配方:
- 祛湿配方:苍术30克、花椒20克、生姜3片
- 活血配方:红花10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
- 助眠配方:酸枣仁30克、远志20克、合欢皮15克
艾灸、穴位敷贴:滋养阳气、激发元气
艾灸、穴位敷贴法的温热传导能滋养阳气,发挥活血、暖身的功效,同时还能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调整全身的气血经络,对冬季常见病有很好的预防和缓解之效。
常见的艾灸、穴位敷贴穴位:
- 神阙
- 大椎
- 肾俞
- 关元
- 血海
其他寒冬养生建议
除了以上中医妙招外,合理饮食、规律作息、情志调摄、适量运动等方式也可以有效地防寒养阳,为即将到来的春天打下健康的基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