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超过一半的中国成人超重或肥胖。而且,肥胖率呈现上升趋势。

第三届中国肥胖大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张忠涛教授表示,肥胖治疗需要各个医院、各个学科,以及医疗行业和各个行业的通力合作。
临床层面的跨学科合作
- 临床数据库建设:减重代谢外科手术病例数据库已收集超过 36000 例接受手术的肥胖患者数据,覆盖 25 个省市自治区。
- 多学科研究:数据库为多中心临床研究提供支持,涵盖减重手术术式比较、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比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
- 多学科协作体重管理中心建设:打破学科划分,在门诊建立多学科协作的体重管理中心,提供更全面的肥胖患者管理。
- 各级医院联动:大型医院的体重管理中心可联动二级或基层医院,在基层筛查肥胖症患者,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多方社会力量的参与
肥胖的防治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包括监管端、媒体端和产业端的支持。
- 开展科普教育,呼吁公众正视肥胖是一种疾病,传递科学减重知识。
- 消除对肥胖患者的歧视,让他们得到关注和关爱。
- 联合医院和社区开展筛查、义诊,倡导全人群、全生命周期体重管理。
- 鼓励有减重需求的人在专业医生的帮助下制定个体化的医学减重方案,避免反复反弹。
张忠涛表示,希望蓝蜻蜓行动能够提升全社会对超重肥胖的认知,并呼吁各界合作伙伴的支持,持续开展体重管理相关工作。

结语
肥胖防治是一项综合性的任务,需要医疗行业内的跨学科合作和全社会层面的支持。只有通过多方努力,才能有效遏制肥胖率的上升趋势,维护国民健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