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竞争激烈的国内汽车市场,各大汽车品牌频繁推出新车型,成功上市对每一款新车而言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品牌旗下第二款车型预热大半年,iCAR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宣传,特别是在11月的广州车展上,该车首度开启预售,并凭借11至15万元的诱人定价,获得了超3.1万辆的订单。市场曾一度给予了其爆款的美誉,但事情的发展却与预期大相径庭。
在12月16日正式上市,但刚一上市,就接连引发退订潮让人瞠目结舌,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主要原因:价格和配置不合理
在上市发布会上,持续三个小时的介绍不仅未能展示新车的独特之处,反而让许多消费者感到无聊乏味。这场发布会更像一场填充内容的消耗战,反而让人失去了期待。

正式售价在9.98万元至13.98万元之间,并未如计划中引发好评,反而令人扼腕。尤其是科技舒适包需额外支付1万元,直接将体验智能化的成本抬高到了10.98万至14.98万元,几乎没有给消费者留下购买的理由。
有不少网友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上晒出了自己的退订截图。我们店下单和退单的比例差不多是1:1,退单的原因主要还是围绕在价格和配置之上。比如,我跟进的一个客户是因为价格不达预期,就将订单挂在闲鱼之上转卖了。
上述iCAR品牌销售向媒体透露。对于iCAR V23的退订情况,媒体也向iCAR品牌方面求证,但是未得到回复。
高起点的预售价和正式售价之间的微小差价
iCAR V23因高起的预售价和正式售价的微幅差价未能产生预期的反差感,反而因此受到广泛吐槽,更加剧了消费者的负面情绪。
通过与消费者的真实对话,可以发现上市第二天,iCAR售后工作人员几乎一路忙到脚不沾地,接到的几乎都是消费者要求退订的电话。
在社交媒体上,消费者们对此车的失望情绪甚嚣上尘,甚至有人戏称其为年轻人的韭菜盒子,对比电子市场上一些游戏与手机的流行语,可以说成了众矢之的。
急需改变策略,重拾消费者信任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iCAR V23订单的大量撤回让人心痛,急需改变策略,重拾消费者信任,成为当务之急。
12月18日,为应对这一情况,iCAR迅速调整了新车的用户权益,试图挽回市场信心。
奇瑞iCAR汽车的首席产品官苏峻在微博上发文公布调整结果,包括每位小订用户能获得5万积分的行李架和车衣等福利,总计可获积分达到10万。除了可以选择零元换购科技舒适包,用户还可自由兑换商城精品。
不仅如此,对于因交付不到位而影响到国补政策的顾客,iCAR承诺大定全退,以此消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
iCAR总经理章红玉在近日的直播中对科技舒适套装包的上述质疑进行了回应,他认为很多用户在实际的开车过程中很多功能是不会使用的。
章红玉说:你问问身边人,十个人有没有一个人用辅助驾驶?
对此回应,网友似乎并不接受,有网友称:我可以不用,但是你不能没有。
而对于iCAR V23后续是否会进一步调整配置和权益,记者向iCAR品牌方面求证,截至发稿前未得到回复。
黑马失蹄深陷危局
iCAR品牌锚定年轻人群体,主打纯电动产品。今年2月,iCAR首款车型紧凑级SUV 03上市,售价区间为10.98万—16.98万元。目前,iCAR 03的月销量稳定在4000辆到5000辆之间,在紧凑级纯电SUV市场中可圈可点。
4月的北京车展上,V23作为iCAR汽车的第二款车型首发亮相,定位年轻人的第一台方盒子。V23自亮相以来,因为复古的独特设计受到很多年轻消费者的关注。
在11月的广州车展上,V23宣布开启预售,预售价为11万元到15万元,8小时内订单量突破3.1万辆,一度被认为是车市的一匹黑马。iCAR V23在12月16日正式上市后,由于大量预订用户对新车的价格和配置不满,引发了大规模退订。

价格方面,iCAR V23预售时的价格为11万—15万元,当时宣布只有401两驱和501四驱两个版本,最终这两个版本的价格分别为10.98万元和13.98万元,且不含科技选装包。
如此算来,V23 401两驱版的正式售价比预售价仅便宜了2000元,而501四驱版的正式售价与预售价更是相差无几。这一价格体系让不少消费者感到失望,认为iCAR V23的价格并没有预期的那么诱人。
除了价格之外,配置方面也成为iCAR V23引发退订的原因之一。科技舒适包需要额外支付1万元,其中包括自动泊车、全景影像、感应式后备箱、HUD抬头显示等功能。这些功能对于年轻消费者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1万元的价格也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
iCAR V23的基础配置也比较一般。例如,8英寸的中控屏、手动空调、织物座椅等配置在同级别车型中并不占优势。再加上iCAR品牌本身的知名度不高,导致iCARV23在竞争激烈的纯电汽车市场缺乏核心竞争力。
种种原因叠加,最终导致iCAR V23上市后遭遇大量退订。如何挽回消费者信心,重新赢回市场,成为iCAR品牌接下来需要面对的难题。如果不能及时调整策略,iCAR品牌恐将陷入更深的危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