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应对低迷的生育率,我国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刺激生育意愿,包括生育和住房奖励措施,甚至出现了打电话催生的传闻。从效果来看,这些措施似乎收效甚微。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政策的实际规模,并分析其效果不佳的原因。
生育补贴力度不如购车补贴
一些网友戏言,“生一个娃的补贴还没有买一辆车的补贴高”。这一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以上海为例,购买新能源汽车可享受高达 1.5 万元的购车补贴,而生育补贴却相对有限。
根据卫健委的数据,全国已有 23 个省份实施生育补贴体系。其中,孝感市对符合条件的二胎、三胎家庭每月发放 300 元、500 元的育儿津贴,直至幼儿满三周岁。这一补贴力度明显低于购车补贴。
经济压力是影响生育意愿的主要原因
影响人们生育意愿的因素众多,其中经济压力是主要的阻碍因素。除了养育成本,许多家庭还面临住房、教育等方面的巨大经济负担。因此,真金白银补贴才是刺激生育最有效的措施。
目前的刺激生育措施中,拿出现金补贴的并不多。一些措施,如延长产假、设立配偶陪产假和父母育儿假,虽然有助于缓解父母压力,但并不能直接降低生育成本。
人口塌陷风险迫在眉睫
人口塌陷的形势十分严峻。根据民政部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结婚对数已不足 500 万对,全年结婚对数可能创下近40 年来新低。一年结婚对数不足 700 万对,意味着一年只有最多 700 万个新生儿,加剧人口减少的趋势。
10 月 28 日,高层发布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体系的措施,希望通过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来刺激生育率。但短期内降低这些成本并不现实,因此最有效的办法仍然是真金白银补贴家庭生育。
改善生育率的有效措施
为了改善生育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加大力度发放现金生育补贴
- 提高 3 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和子女教育费用的个人所得税扣除额
- 扩大辅助生殖服务医保覆盖范围
- 完善公办托育服务
- 治理高额彩礼等突出问题

只有拿出真金白银,降低生育成本,才能有效刺激生育意愿,缓解人口塌陷风险,营造生育友好社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