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 年 11 月 14 日是第 18 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影响全球数亿人的健康。本文将探讨糖尿病的误区和患者如何改善生活质量。

糖尿病的常见误区

-
家里没有人糖尿病,我为什么会得呢?
糖尿病有一定的遗传性,但只是增加了易感的风险。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更容易得糖尿病,但并不是必然会得。没有家族史的人也可能患上糖尿病,因为糖尿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包括饮食不当、运动减少、应激、感染、肥胖等等。
-
我很少吃糖,为什么还会得糖尿病呢?
糖尿病里的糖并不仅仅指白砂糖,也不一定都是甜的,淀粉、蔗糖、麦芽糖、葡萄糖都包含其中。为了避免糖尿病的发生,各种含糖、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饮品都要适可而止,贪食、暴食、急食等都不可取。
-
我一直跑步、锻炼、健身,为什么血糖还增高?
对糖尿病朋友而言,运动并非多多益善。对于胰岛功能受损严重的,如 1 型糖尿病,运动要适度,过量的运动反而会增高血糖甚至出现运动后酮症;对于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的,如超重或肥胖的 2 型糖尿病,适当增加运动量有助于控制血糖。运动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促进热量的消耗,但如果摄入的热量仍大于消耗量,血糖还是会升高。
-
我已经吃得很少了,为什么血糖依旧控制不好?
糖尿病的核心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因此不能单纯考虑摄入量。进食的多少要结合自身的胰岛功能及日常生活、工作的热量需要综合考虑,一味地节食并不可取,靠饥饿疗法控制血糖是存在低血糖、乃至厌食、酮症等多种风险的。
-
我吃的是无糖食品,为什么血糖还高?
此时应该直接关注食品包装袋上的热量表,能量、碳水化合物含量一目了然。只要进食含有热量的食品,血糖一定会有所升高,只是升高的快与慢、多与少的程度而已。
-
我的血糖就比正常值高一点点,能诊断糖尿病吗?
糖尿病大多数情况并非急症,血糖的异常要经历一个过程,从血糖正常,到糖耐量异常,再发展到糖尿病。糖尿病早期可能仅仅是部分时段血糖稍高,若不加控制,才会逐渐进展至空腹和餐后血糖都升高。如果化验血糖在正常高限(例如空腹血糖>5.6mmol/l)或比正常值高一点点,一定要引起重视。
-
我没什么不舒服的感觉,没必要定期检查了吧?
称为甜蜜的杀手、寂静的杀手,就是因为早期常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而若是真正出现了无法忍受需要就诊的不舒服,绝大多数都是糖尿病已经进展,出现各种并发症,对身体产生更加严重的损害了。所以糖尿病朋友哪怕没有症状,监测血糖,定期随诊也是十分必要的。
-
我最近血糖一直控制挺好,可以把药物停了吧?
血糖之所以控制的好,并非是糖尿病已经痊愈,而是因为使用了药物。自行停药,很容易让已经控制好的血糖情况再次恶化。当然,药物剂量并非一成不变,糖尿病朋友如果血糖水平一直挺好,甚至偏低,药物剂量也是可以调整或适当减药的。所以,非特殊原因,药物的调整要循序渐进,最好与医生沟通后再行调整。
-
我就检查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其他的都不用查吧?
糖尿病本身不算可怕,可怕的是由于长期血糖增高而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肾衰竭、失明、截肢等并发症,这些都直接影响糖尿病朋友及其家庭的快乐和幸福。因此,良好控制血糖的同时,也要注意定期筛查这些并发症,以减少它们的发生和发展。
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
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
- 遵循健康的饮食习惯: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限制摄入精制碳水化合物和含糖饮料。
- 定期运动: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或 75 分钟的剧烈有氧运动。
- 保持健康的体重:超重或肥胖会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控制体重可以改善血糖控制。
- 戒烟:吸烟会破坏血管并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 监测血糖:定期监测血糖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并做出必要的调整。
- 按时服药:如果糖尿病患者需要服用药物,务必按时服药以控制血糖水平。
- 定期就医: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就医,以监测血糖水平,讨论治疗计划并检查并发症。
- 减轻压力:压力会升高血糖水平,学习健康的应对机制,例如运动、冥想或瑜伽,可以帮助管理压力。
- 寻求支持:与家人、朋友或支持小组交谈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并帮助糖尿病患者应对挑战。
糖尿病是可以控制的,通过遵循这些建议,糖尿病患者可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糖尿病健康服务的核心,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能过上健康而幸福的生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