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新冠临床症状差异与持续时间 张文宏团队最新研究揭露

生活百科 2024-11-18 22:04:27 浏览
长新 代谢

摘要

新冠病毒感染已呈常态化流行,长新冠等症状可长期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带来较大公共卫生与社会经济负担。本研究通过大规模的蛋白转录组及代谢组学的联合分析,确定了长新冠不同临床亚型的多组学免疫代谢特征,找到了诊断生物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研究创新性描绘了长新冠不同临床亚型之间的同质性及异质性的免疫代谢特点,为长新冠的临床诊治新思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研究背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目前已呈常态化流行,尽管病毒感染症状通常只持续2-3周,但自2020年来,多个报道提示10%左右患者在急性期之后会经历持续数月的呼吸困难、疲劳和脑雾等症状,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其为新冠感染后综合征,即长新冠。据报导,全球罹患长新冠的患者数量仍持续增加。长新冠症状可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造成患者心理和精神障碍对于部分患者更可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并导致其劳动力的丧失,造成了巨大的公共卫生压力与社会经济负担。

本研究团队自2022年启动了完整的长新冠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通过对21826名首次感染新冠的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发现8.89%的患者在感染后6个月报告了长新冠症状,且其中约20-30%左右患者的症状可在一年的时候持续存在。因此,揭示这些长新冠症状的发生和持续背后的免疫机制具有较大研究价值(Emerg Microbes Infect, 2023)。

免疫系统炎症活化可参与长新冠免疫损伤作用,但机制不明。1可被选为诊断长新冠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而CRH(MULTI)、FPGT(NEU)、CBX6(CACRB)和RBBP4(CA

研究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地描绘了长新冠不同临床亚型之间的同质性及异质性的免疫代谢特点,为长新冠的临床诊治新思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该研究所确定的长新冠不同临床亚型的多组学免疫代谢特征以及诊断生物标志物,将有助于长新冠的精准诊断和分类,为长新冠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指导。

研究团队

本研究由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王森教授共同通讯作者,艾静文教授为第一作者与共同通讯作者,郭晶鑫、林可、蔡建鹏、张昊澄及朱峰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团队参与了该研究。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3-38265-x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