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品:搜狐科技
作者:梁昌均
编辑:杨锦
前情
早在今年上半年,AI产品就已经开始投放广告,但当时市场对数字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到了下半年,形势就变得异常火爆。
谈及今年以来的AI产品投流大战,前投资人、创业者李明深有感触,甚至自家产品都受到波及。在抖音、快手、B站、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甚至线下地铁、机场,都能看到Kimi、豆包、智谱清言等AI产品的营销广告。
10月份,投流大战达到高潮。据搜狐科技根据移动营销平台AppGrowing的统计,今年以来(截至11月15日),Kimi、豆包等国内十款AI原生应用,合计投放金额达15亿元;其中,10月超3.5亿元,为历史最高,且超过上半年总和。
这波疯狂的投流大战,让人不禁联想到移动互联网早期的烧钱大战,各家应用为了争夺用户而砸下巨资进行推广甚至直接补贴。
15亿砸向用户
根据AppGrowing的数据,截止11月15日,Kimi、豆包、星野、元宝等国内十款大模型产品,今年合计投放超625万条广告,投放金额达15亿元。
其中,下半年十款产品的投放金额高达近12亿元,并在10月达到顶峰。
投放最凶猛的当属大模型明星独角兽月之暗面的Kimi,累计投放5.4亿元,仅10月就超2亿元。不过,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此前对搜狐科技表示,相关数据并不准确。
但无论是在抖音、B站、小红书还是QQ,都可以看到Kimi不同形式的广告,用“智能、免费、工作学习生活助手”等关键词引导用户注册下载。
跟得最紧的是字节的豆包,同期投放超过4亿元,营销阵地集中于字节的穿山甲联盟,其中6月和8月比Kimi的力度还要大。
MiniMax旗下主打社交的星野,腾讯的元宝同样投流过亿;阶跃星辰的跃问、智谱清言、讯飞星火,以及主打AI搜索的秘塔,投放集中在3000万元-9000万元。
李明对搜狐科技表示,这波AI投流大战有很多现实因素导致。
- 大模型的技术能力更迭放缓甚至没有进展,企业都需要从大模型本身往应用端去走。
- Kimi带头,第一个下决心要高额买量去做推广,加上Kimi概念股和融资引发的行业探讨,让它在上半年意外享受了高光时刻,这起到了鲶鱼效应。
- 这类似一个囚徒困境,也是当时摆在CEO或市场负责人面前的一个核心命题。大家肯定都羡慕(Kimi),结果就是都会去做。初期可能就是试试,但下半年已变成常态化运营。
不过,阿里通义和百度文小言(原为文心一言)则相对克制,分别投放599万元、318万元。通义官方此前还对网传投放费用辟谣称,根本没有那么多。大模型训练很费钱,通义所有功能全部免费,都,覆盖用户生活的多个方面。

目前,国内的AI产品虽然在投流上砸下了巨资,但技术实力和用户粘性还远未达到超级应用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