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向的话语,犹如温暖的阳光,能够给孩子带来积极的暗示,激发他们的潜能。研究表明,父母对孩子的语言,就是孩子未来的预言。从业18年,成功帮助上千名孩子考上985、211高校的心理专家刘爱民,用一个真实案例揭示了正向话语的惊人力量。
案例分享:扭转孩子自卑心理,重建学习信心
一位妈妈求助刘爱民,因为她的儿子常年门门考试不及格。刘爱民没有急于探究男孩学习差的原因,也没有直接传授学习方法,而是对男孩进行了一次“洗脑”。
刘爱民这不体现了你宽广的胸怀吗?你知道吗?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有三个能力:顽强的意志、超高的抗挫折能力、宽大的胸怀,这你都有了,那短暂的失败算得了什么呢?你早晚都会成功的。”
刘爱民的话说完,男孩眼睛里明显有了光,脸上也扬起了自信。后来,他们再次见面时,妈妈连忙对他表示了感谢,并好奇道:“你就跟孩子谈了一次,他的自信心就有了,成绩也慢慢上来了,你到底是用了什么方法?”
刘爱民这才透露,他并没有用什么方法,只是给孩子进行了“洗脑”。
洗脑的原理:大脑的可塑性
简单来说,“洗脑”就是运用脑科学家教授语言改变大脑的原理,给孩子贴上积极的标签。
洪兰教授曾研究发现:大脑会因为外界的需求不断改变的分布。当父母一直笃定地告诉孩子,他是优秀、好学,拥有勤奋、专注、自律等品质的人时,孩子的大脑就会自动输入,不自觉地用行为证明这个期待,从而脑子越来越好使,成绩越来越优秀。
心理学上就曾做过这么一个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教授去了一所普通中学,随机划出后18个名字,便郑重地告诉老师们:这18名学生都是经过严格的科学测定,选出的最具发展前途的学生。8个月后,他再次来到这所学校,结果发现:这18名学生,成绩都有很大的进步,学习态度也有很大的改善,性格也变得更开朗、自信了。而这些学生正是接受了我有发展前途的“洗脑”,从而努力地向有发展前途的形象靠拢,由此激发了各方面的潜能。
女神詹青云的成名之路:妈妈的“洗脑”功不可没
《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总冠军詹青云的出色表现,也离不开妈妈的“洗脑”。
从小学到大学,詹青云转学了6次,每次到新学校,成绩都垫底。有老师骂她:“詹青云呀,是马尾巴穿豆腐,提不起来了!”甚至还对她妈妈说:“这孩子将来连高中也考不上的,趁早送去吧。”
但妈妈从未指责过她,而是一直在给她“洗脑”:“妈给你算过了,到四年级,你就会成为全校最棒的学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