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期是睡眠节律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推荐的睡眠时间如下:
学龄前儿童

儿童睡眠时间受到种族、环境、气质类型、疾病等多种因素影响,同时还存在个体差异。
学龄期儿童
国家标准和教育部文件对学生睡眠时间做出明确要求。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确定:
- 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应少于10小时
- 初中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应少于9小时
- 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应少于8小时
如何判定孩子的睡眠是否充足
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帮助家长判断孩子的睡眠是否充足:
- 入睡时间正常,通常能在20分钟内入睡,没有拒绝或拖延就寝时间和入睡困难。
- 睡眠中没有夜醒或偶尔醒来(6个月内婴儿可能需要夜间喂食)。醒后可以很快自行入睡,没有打鼾、呼吸困难或其他问题。
- 睡眠时间基本符合推荐范围。
- 早晨起床后没有困倦感,头脑清楚,注意力集中。
睡眠不足对儿童青少年健康有哪些损害
睡眠不足对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认知功能、行为和情绪等都有着广泛影响。
- 体格发育:持续性睡眠不足是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睡眠阶段是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长期睡眠不足不利于生长激素的分泌,影响身高增长,尤其是在儿童早期。
- 认知功能:睡眠不足可以导致神经认知功能的低下,进而影响学习能力、记忆巩固和执行功能,甚至还会增加意外事故发生风险。
- 行为和情绪问题:睡眠不足会引起一系列行为和情绪问题,如白天嗜睡、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冲动、易怒、哭闹不止、自我控制能力差等。
- 其他健康问题: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内分泌以及代谢功能,导致免疫力低下等。
家长如何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尽早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不仅有利于儿童早期的身心发育,而且对其成年期的身心健康也有着深远影响。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睡眠环境
- 卧室应空气清新,温度适宜。
- 可在卧室开盏小夜灯,睡后应熄灯。
- 不宜在卧室放置电视、电话、电脑、游戏机等设备。
睡床方式
- 婴儿宜睡在自己的婴儿床里,与父母同一房间。
- 幼儿期可逐渐从婴儿床过渡到小床,有条件的家庭宜让儿童单独一个房间睡眠。
规律作息
- 从3~5个月起,儿童睡眠逐渐规律,宜固定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00,但也不提倡过早上床。
- 节假日仍保持固定、规律的作息。
睡前活动
- 安排3~4项睡前活动,如洗漱、如厕、讲故事等。
- 活动内容每天基本保持一致,固定有序,温馨适度。
- 活动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活动结束时,尽量确保儿童处于较安静状态。

入睡方式
- 培养儿童独自入睡的能力,在儿童瞌睡但未睡着时单独放置小床睡眠,不宜摇睡、搂睡。
- 将喂奶或进食与睡眠分开,至少在幼儿睡前1小时喂奶。
- 允许儿童抱安慰物入睡。
- 儿童哭闹时父母先耐心等待几分钟,再进入房间短暂待在其身1~2分钟后立即离开,重新等候,并逐步延长等候时间,帮助儿童学会独自入睡和顺利完成整个夜间连续睡眠。
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家长耐心和坚持。通过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培养规律的作息习惯和适当的睡前活动,我们可以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