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肚子大与房颤风险增加,运动有效减肚子
研究提示腹型肥胖与房颤
关联紧密
来自韩国的研究发表于《美国
心脏病学会杂志》亚洲子刊,再次提示腹型肥胖与房颤的关联比全身性肥胖更为紧密。研究随访了超过 5 万名无房颤病史的
成年人,通过累积负担评分评估体重质量指数 (BMI) 和
腰围。结果显示,与 BMI 累积负担评分最低者相比,评分最高者房颤风险增加了 32%。同样,腰围累积负担评分最高者房颤风险也显著增加。在同一腰围累积负担组中,不同 BMI 累积负担对房颤风险影响不大。但在各 BMI 累积负担组中,随着腰围累积负担增加,房颤风险显著增加。
肥胖和腹型肥胖对心脏健康不利
此前的研究已表明肥胖和腹型肥胖对心脏健康不利。腹部肥胖者房颤风险较正常体重者高 18%。即使
是非肥胖人群,腹部肥胖也会增加房颤风险,无论 BMI 如何。中国疾控中心的研究显示,无论体重指数是否超标,腹型肥胖均是
心梗的重要
危险因素。腰围越大,发生冠心病和急性冠心病事件以及死于冠心病的风险越高。一项
系统综述分析表明,全身性和中心性肥胖均增加心衰风险,每增加 10 厘米腰围,心衰风险增加 28%。
如何通过运动有效减肚子
美国心脏协会指出,运动可以减少内脏
脂肪,即使体重无变化。随机研究发现,每周 3~5 次,持续 12~52 周的锻炼可以减少内脏脂肪,即使没有体重减轻。分析报告称,在没有体重减轻的
情况下,运动可减少 6.1% 的内脏脂肪。减少腹部肥胖最有益的体育活动是有氧运动,力量锻炼的效果不明确。即使 3 个月的步行,也可明显减少内脏脂肪。满足每周 150 分钟的体力活动可能足以减少腹部脂肪。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