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生小孩时 我还不知道上野千鹤子的女性主义理念

生活百科 2024-11-16 10:54:03 浏览
生育

如果我晚两年再决定是否生小孩,赶上了女性主义风潮,情况可能会不一样。成为妈妈意味着什么?女性在选择生育时,知道自己即将面临什么吗?——是美好的生育神话,还是痛苦的生育体验?是母爱的伟大光辉,还是育儿的繁重琐碎?……这些关于育儿的无数面向同时存在,而我们只看见其中一隅。36岁时我生下了自己的小孩。在新著《无尽与有限》中,作家荞麦写道。

从不育到生育:顺流而下的决定

原本,她是一个不想生育的女性,生小孩从来不在她的人生计划之中。人生的无数个选择和岔路口,无数次的外界质疑、自我审视,无形中引导着她最终做出了生育的决定。

"我生下了小孩。感觉是向什么东西认输了,感觉向什么奉献了我本来不想双手捧出的东西。生活从此被划分成两条河流,荞麦踏入生了的那条,偶尔眺望着另一条。"

生育的闹钟暂时被按停,但来自育儿的闹钟又不间断地响起。荞麦和伴侣桉树一边享受着陪伴新生命成长的欢愉,一边又在育儿的无知、挫折与和解中前行。

生育的选择:压力与无奈

对于女性来说,生育的压力一直存在。"女性的生育的节点写得很清楚,大部分人在45岁之前要做好决定,到底生还是不生。"荞麦说。

日益增长的年龄,父母对于女儿不生育的极度焦虑、难过与愤怒;周围的舆论压力;日常生活的固定与重复,时间无情流逝带来的庸常与疲惫……在荞麦看来,所有影响因素一点点传导、叠加,在天平中生育这一侧,垒上一个又一个砝码。

最重的一个砝码,则是荞麦对自己事业的失望。"从25岁出版第一本书开始,她一直没有写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也没有找到自己在行业中的位置。我出书太早了,但是当时的我并没有成熟到可以当一个作家。我写了那么多年,每本书出版的时候,总抱着一些希望;但我也知道自己写得还不够好。"

荞麦

"长久凝结的失败感,带来的是写作野心和信心的萎缩。阻挡我生育的原因消失了,我找不到不生育的理由了。我本来想创造出一种不一样的生活,后来我觉得自己创造不出来了。"

于是,荞麦做了一个顺流而下的决定——生育。

不育人生:承受不起的少数选择

在荞麦看来,不生小孩的人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可能我没有办法享受这种人生,就是因为没有那么多充盈的东西来充盈我的生活。"

她的文章被读者追着骂:"怎么可以不生小孩?你竟然说不生才最好?"这些指责,映现了当时社会舆论对于生育的态度。

荞麦没有得到足够支撑她不生小孩的外部支持。当时,她还没有接触过女性主义理论和实践,整个社会也将女性的生育、母亲的付出视作理所当然,并对生育的痛苦、伤害绝口不提。

荞麦感受到,与自己生育的时间线差不多重合,在她生小孩之前的几年,女性主义风潮开始兴起,一些女性开始公开谈论生育的痛苦和伤害。这让她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唯一一个对生育感到犹豫和恐惧的女性。

生育的真实面:矛盾与挣扎

生育是一场小型战争,一个女人在生理、心理和情感上的全面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