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4日,母婴互联网第一股宝宝树集团发布公告称,已收到港交所上市委认定的未能在11月1日复牌截止日复牌,根据规定取消上市地位的函件。公告披露,宝宝树集团的上市地位将于2024年12月9日上午9时正式取消。
宝宝树集团是2018年登陆资本市场的,到2023年停牌也就短短五年时间。五年来,宝宝树集团出现了业绩持续亏损、转型困难和管理层混乱的一系列问题。如今,在人口红利消退的大背景下,宝宝树在母婴行业的洗牌中成为边缘化的玩家。
深陷亏损泥潭
在2018年上市前,宝宝树依靠母婴社区吸引了众多广告客户,其业绩也一路高歌猛进。从2015年到2018年,宝宝树营业收入从2.00亿元增至7.60亿元。
上市即巅峰。上市之后,宝宝树的业绩直接变脸。2019年,宝宝树的营收骤降至3.57亿元,2020年至2022年间,营收也只在2、3亿元间徘徊。
至于营收下滑,市场将其归因于市场竞争加剧和人口出生率的下降。
营收在萎缩,净利润也深陷亏损泥潭。从2015年至2022年的8年间,宝宝树集团只有在2018年上市年归母净利润收正,为5.26亿元。另外的7年时间,宝宝树集团合计亏损超过39.51亿元。单算上市四年间,宝宝树股份也有超过18亿元的归母净亏损。
2024年4月,宝宝树集团发布了延迟刊发2023年度业绩的公告。而截至目前,宝宝树集团也没能发布2023年年报。
值得关注的是,宝宝树的财务违规问题,也进一步加深了困境。2024年5月底进行的独立调查发现,宝宝树集团存在42笔疑似未经授权或不当支付的大笔金额款项。同时,若干人员可能涉及非常规财务操作、挪用资金或占用资金的嫌疑。
经营不善的背后,宝宝树的月活数量也出现了不断下降的趋势。有数据显示,从2016年至2022年,宝宝树的平均月活从1.65亿人降至8000万之下,直接腰斩。
「快马财媒」发现,在各大应用商店里,宝宝树孕育App的下载量也低于美柚、亲宝宝等竞对。
深陷亏损泥潭的业绩,也影响了宝宝树在资本市场的表现。2018年登陆港交所时,宝宝树的市值高达134亿港元,目前仅剩4.40亿港元,跌幅高达96%。母婴互联网第一股的光环早已不再。
高层内斗不断
公司业绩持续下滑之际,宝宝树的管理层也陷入了频繁变动、内部矛盾不断爆发的局面。
作为宝宝树的创始人和灵魂人物,王怀南自2021年起便逐渐淡出管理团队,并创立了米茶公社品牌。王怀南离开后,宝宝树陷入了混乱局面。

2023年4月11日的一则免职公告,掀开了宝宝树高层内斗的序幕。这份公告官宣了CFO徐翀被免职的消息。
作为自2014年便开始出任宝宝树执行董事、CFO的高管,徐翀历经多轮融资及上市,堪称元老级人物。
至于为何突然被免职?宝宝树在公告中提及:公司对徐翀的表现并不满意,免职符合公司和股东整体的最佳利益。
据财新报道,徐翀得知被免职的消息后,将自己反锁在办公室内,并拒绝交出公司财务章、支票簿,也拒绝更改银行授权签字人权限,不进行任何交接。
也有说法称,徐翀手执长剑,强行进入自己的办公室并把自己锁在办公室整整三天。不过徐翀澄清表示,是复星集团代表当场宣读完罢免文件离开后,自己的办公室门口立即站了十几名黑衣人,自己出不去只能报警,直到三天后来了第四拨警察,徐翀才出了办公室。
随后,徐翀和宝宝树董事会进行商议谈判。谈判结果不得而知,很快宝宝树又发布公告称,在公司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徐翀不合理地暂停支付员工工资。
舆论风波
在宝宝树宣布退市的同时,创始人王怀南也陷入了一场舆论风波。
王怀南新公司米茶公社的员工在网上爆料称,王怀南对员工要求苛刻,周末也要响应工作消息,否则就会被批评和扣钱。此事引发了广泛热议。
随后,宝宝树回应所涉公司并非宝宝树,而是王怀南的新公司米茶公社。但这一回应并没有平息争议。
有网友认为,王怀南作为宝宝树创始人,即使已经离开公司,也不应该对员工如此苛刻。还有网友表示,王怀南的管理风格过于强势。
总结
宝宝树的退市,标志着母婴互联网第一股的陨落。五年来,宝宝树业绩持续下滑、管理层内斗不断,最终走向了破产的边缘。
母婴行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随着人口红利的消退,宝宝树的生存空间将更加狭窄。想要重振雄风,宝宝树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变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