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过度共情你的孩子 保持健康的界限和促进他们的独立

生活百科 2024-11-17 14:58:15 浏览

身为父母,看着孩子慢慢长大,我们与他们之间的分歧也逐渐增多。这是很正常的,毕竟我们处于不同的成长阶段、不同性别、不同经历和立场,不可能事事一致。

尽管道理如此,但如何处理这种不一致仍然是一个考验。最近,我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原则:处理好与孩子的边界,不要过度与之共情。

什么是共情?

保持健康的界限和促进他们的独立

共情是指能够想象自己处于对方处境,并体会对方感受的能力。它是表达关心的一种方式,可以让他人感受到被懂得和被爱,因为它让人们觉得自己是被重视的。

在成为母亲之后,最先学会或与生俱来的母性就会激发这种能力。例如,在孩子婴幼儿时期,我们无法忽略他们的哭闹声或情绪变化,并及时回应他们的需求。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边界感的重要性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他们的内心会逐渐强大,我们与他们的边界也应该逐渐划分清晰。你有你的事,我也有我的事,我们应该互相明确并守护好自己的边界,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承担起自己该负的责任。

不需要也不必要立即或过度地与孩子共情。过度共情会让我们无法建立边界感。

过度共情的后果

作为母亲,我们的身份认同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让渡自己的边界。我们付出时间、精力和爱,让孩子感到被关心和重视。这时,母亲与孩子的边界往往是重叠的,甚至是互相侵入的,无法独立保持。

母爱应该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断建立自己的边界,而母亲则逐步退出和放手,回到自己的边界之中。

如果一味纵容和共情孩子,会导致他们陷入混乱中,,让他们成为独立、健全的个体。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