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不断升高,已由1959年的5.11%上升至2018年的27.5%,农村居民已高于城市居民。因此,我国慢性病的防治在落实分级诊疗策略时已注重医疗管理的下沉和防治窗口前移,县域成为了高血压管理的主战场。
近期,中国药师协会和海南博鳌县域医疗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组织编写的《县域高血压合理用药与综合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发布会上,指南通讯作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孙宁玲教授介绍,指南为县域医疗机构提供了一份科学、规范、实用的(Ⅰ类推荐,A级证据)
长效降压:降压治疗不仅要血压达标,而且需要长期维持这种控制。首选每日服药1次、可有效控制24小时血压的长效药物,减少血压波动、维持血压节律,更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Ⅰ类推荐,A级证据)
联合治疗:由于大多数患者的血压目标需下降至130/80mmHg以下,故建议起始使用2种药物联合治疗。这些人群包括2级以上高血压(≥160/100mmHg)、高于目标血压20/10mmHg、单药治疗未达标、心血管高危或很高危的高血压患者(Ⅰ类推荐,A级证据)
起始剂量:一般患者采用常规剂量(Ⅰ类推荐,A级证据)。收缩压140—149mmHg且低、中风险的1级高血压患者和高龄老年或虚弱患者,可考虑起始低剂量治疗,根据需要可逐渐增加至足剂量(Ⅱ类推荐,A级证据)
服药时间:大多数关于高血压治疗获益的证据来自早晨给药的随机对照试验。最近的证据表明,非杓型血压可能有不良预后。一项前瞻性、随机、非盲终点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与早上服药相比,晚上服用降压药物并不能带来更多的心血管获益。除非明确需要控制夜间或清晨血压升高,不应常规推荐睡前服用降压药物(Ⅱ类推荐,A级证据)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合并症的不同和药物疗效及耐受性,以及患者个人意愿或长期承受能力,选择适合患者个体的降压药物(Ⅰ类推荐,A级证据)
药物选择注意事项
-
根据高血压临床表型选择药物
-
用药经济性
-
药物相互作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霍勇教授表示,指南的发布将为县域高血压的规范化诊治提供有力的指导,进一步提升县域高血压的防治水平,造福广大县域高血压患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