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系编者按:距离2024年结束还有一天。不知道对于读者朋友们来说,2024是一个怎样的年份,但作为商业观察者而言,过去一年是充满变革与动荡的一年。电商巨头们为了市场份额不断调整战略,把最能打的人放到台前;新能源汽车卖的更多了,可品牌越来越少了;胖东来不肯出河南,却在全国播撒自己的种子;在海外,TEMU们仍然在奔跑,但合规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推出回首2024系列稿件,试图记录、分析和总结过去一年不同行业最具代表量大模型价值的唯一标准,行业内对于第一的竞争焦点已然转向了应用落地素有卷王之称的字节跳动,尽管入局大模型还不足两年,但如今已在行业内初露锋芒。在今年11月的AI大模型月活跃排行榜上,豆包App以5998万MAU的成绩仅次于OpenAI的ChatGPT,稳居全球第二,在国内排名第一。而它的海外版Cici的MAU也有1267万,排在第22位。而在2024年2月,豆包的月活跃用户量才只有173万。这显示了豆包大模型正成为国内头部大模型中,受到广泛欢迎且商业化前景可期的一个重量级选手。
受此积极影响,在二级市场上,豆包大模型概念股备受投资者的热烈追捧,短短一个月内便在AI赛道中脱颖而出,成为领涨板。从最初的上半场低调蓄力,到如今下半场的火力全开,直至当下,字节跳动所构建的庞大的大模型帝国依旧在持续扩张。那么,作为大模型战场的后来者,字节跳动究竟是如何实现这一逆袭的呢?
从迟到者到破局者
2023年8月18日,字节跳动旗下AI对话产品Grace,更名为「豆包」。在百模大战一波又一波密集的重磅发布中,这条当时看着毫不起眼的消息,悄然开启了字节大模型的新篇章。从时间线看,相较于其他大厂,字节跳动在大模型领域的反应确实稍显迟缓。字节跳动CEO梁汝波在2024年年度全员会上也反思公司的技术敏感度不及创业公司,称公司直至2023年才开始深入探讨GPT,而业内优秀的大模型创业公司多在2018年至2021年便已创立。
2019年,百度依托其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的技术沉淀,率先于国内推出文心大模型,成为我国大模型领域的关键里程碑。此后,阿里巴巴的达摩院与腾讯的腾讯研究院成立,加速了自研大模型的进程。2021年,阿里发布全球首个10万亿参数的多模态大模型;同期,腾讯也连续推出多个千亿至万亿参数级别的大模型,为后续研发夯实了基础。
时间来到2023年,国产大模型呈爆发之势,众多大厂及创新企业纷纷推出自研产品,如阿里通义千问1.0、腾讯混元、360智脑、华为盘古、科大讯飞星火、商汤日日新、百川大模型以及智谱AI的GLM等。当行业发展渐行至深水区,字节才姗姗来迟。实际上,字节跳动并非轻视AI技术。早在2012年,字节就自研了第一版推荐引擎,并在2016年成立了AILab。但随着AILab核心人员的相继离职,字节在AI领域的探索逐渐放缓。直到ChatGPT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