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参加社区举办的育儿交流会。邻居张姐的分享,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她很注重孩子的管教,可小孩性子倔,总把她的话当耳旁风。有一次,见孩子作业没写就在那玩游戏,她便忍不住问:就这么心安理得?孩子一听,小脸刷一下红了,张姐心想:看来这招管用。之后,她便经常这样反问:书都要我给你找,我是你保姆吗?渐渐地,这办法失灵了。孩子一听就发火,之后便像泄了气的皮球,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来。听到这我叹了口气,也忍不住反问她:你这么说话,孩子不难受吗?张姐听后,十分自责,也觉得自己不对。
习惯性反问是矛盾的导火索
生活中,习惯性反问是太多矛盾的导火索。把握不好说话的语气,任何沟通都起不到作用。上周末,去朋友丽丽家做客。一进门,就感觉到浓浓的火药味。小姑娘本来和妈妈说好去兴趣班,可临时变卦想和同学去图书馆。丽丽一听立马火了,冲着女儿一顿教训:你怎么说话不算数?不怕耽误功课吗?孩子慌忙辩解,可就是支支吾吾说不清楚,急得自己大哭起来,当场崩溃。
孩子表达能力不够完善,面对突如其来的质问,往往不知道如何应对。不像大人,可以据理力争,更多的时候,他们只能默默咽下委屈。
父母反问的原因
我知道,父母们也不是有意拿话噎人,之所以如此,大抵出于以下原因:
- 借反问表达自己的态度
-
自己状态数百条回复中,排在第一的,正是反问语气。对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而言,反问不单单是令人反感那么简单。每一次反问,都是对孩子心灵的一次撞击。读高中时,我萌生了写作的冲动。一天心血来潮,就模仿大作家的文风写了篇散文,兴冲冲地拿给妈妈看。她看完后,第一句话就是:你写这些有什么用?我当时就感觉像一盆冷水从头浇下,从此再也不想写了。直到后来上大学,无意间看到了一篇文章,我才明白,我的作文其实写得挺好。试想,如果当时妈妈能耐着性子认真看完我的作文,如果她能用鼓励的语气对我说:你写的不错,继续努力,那我的写作之路也许会走的更加顺畅。
所以,在与孩子沟通时,请尽量避免使用反问句。如果实在忍不住想要反问,请注意以下几点:
- 语气要平缓,不要咄咄逼人。
- 不要夹杂指责或嘲讽。
- 给孩子充分的时间思考和回答。
孩子是敏感的,他们能够感受到父母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让我们用爱和耐心对待孩子,用积极正向的沟通方式,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