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在正经科研中玩梗的认真态度 在严肃的学术领域中巧妙运用幽默
《语句有害》背后的科学与争论
Dijkstra 的愤怒宣言
1968 年,荷兰计算机科学家 Edsger W. Dijkstra 在《计算机协会通讯 CACM》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章,标题为《语句有害》(Statements Considered Harmful)。文中,他尖锐地批评了编程语言中常见的语句,认为它们会破坏程序的逻辑结构,导致代码混乱不堪。
Dijkstra 写道:“多年来我一直注意到一个规律:程序员的水平跟他们代码里用语句的密度成反比。我相信所有‘高级’编程语言都必须废除语句。”
巧妙的标题
尽管 Dijkstra 的论点尖锐,但文章的标题却是一次营销天才。原先拟定的标题“语句有害”过于平淡,而《计算机协会通讯 CACM》当时的编辑 Niklaus Wirth 巧妙地将它改成了极具煽动性的“语句有害”。这个标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将文章推上了热搜。
Wirth定律和高德纳的调侃
瑞士计算机科学家 Wirth 是包括 Pascal 在内的多种编程语言的主设计师。1995 年,他提出了著名的“Wirth 定律”,即软件变慢的速度永远超过硬件变快的速度。
高德纳(Donald Knuth),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的作者,在读到 Dijkstra 的文章后俏皮地说:“後藤博士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他抱怨自己总是被‘消灭’掉。”(後藤英一是日本计算机科学家)
病毒式传播
Dijkstra 的文章一经发表,便在计算机学术界引发了热烈讨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各种“有害论”文章,谷歌学术上以“considered harmful”为关键词的搜索结果高达六万多条。
结构化编程之争
围绕 Dijkstra 的文章,引发了一场关于结构化编程的激烈的争论。结构化编程是一种强调代码可读性和可维护性的编程范式。
1987 年,Frank Rubin 发表了一篇反驳 Dijkstra 文章的反击文《有害论才有害》。此文引发了新的论战,CACM 集中刊发了一系列题为《“有害论才有害”到底害不害?》的讨论,汇集了正反双方的观点。
Dijkstra 的失望
Dijkstra 对这场论战深感失望。他在题为《记一次令人失望的笔谈》的战斗檄文中直接开喷,抱怨业界同仁未能深入理解他的观点,并且沉溺于无意义的争论。
影响深远
尽管 ACM 此后禁止了主观意味浓厚的讨论,但《语句有害》一文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将“considered harmful”变成了一个流行的梗,并推动了结构化编程的发展。
结论
Dijkstra 的《语句有害》一文不仅是一篇具有科学意义的本文,更是一场营销和学术界的双赢。它通过一个巧妙的标题,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推动了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尽管时间已过,但它的影响力至今仍不可小觑。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