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越来越普及,车主们对各种虚假宣传问题诟病不已,比如智能驾驶出错、续航宣传与实际使用里程存在巨大差异等,这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驾驶体验,也会影响消费者的购车决策,对新能源车市场的健康发展构成了挑战。
宣传有质保实际无续航里程缩水严重
来自浙江省温州市的李先生对《法治日报》记者说起最近的遭遇,非常气愤。他在2020年购买了一辆新能源车,前不久发现充电机损坏了,于是到购车的4S店维修。4S店检查车辆并询问相关手续之后告诉他:无法享受整车质保,需要自费5000元进行维修。
李先生很疑惑,提出买车时4S店宣传说只要购买当时最新款的新能源车就自动升级享受整车质保。现在又说需要签署质保合同才生效。他们当时也没有提醒我签署质保合同,而且宣传也没有提需要另外签署质保合同。
李先生的车目前仍没有修理,还在与4S店交涉。

北京市民张先生则认为车企的续航里程存在虚假宣传。2016年底,他购买了一款新能源车,当时标称车辆电池容量为82度电,续航里程为400公里,4S店宣传说官方动力蓄电池容量衰减限值是8年或15万公里,容量衰减限值为30%,即82度电池容量在该期限内衰减限值为24.6度。
张先生的车至今已经使用7年多,总里程跑了14万公里,从今年夏季开始,他发现续航里程锐减。他尝试很多次,从10%充到100%只能充37.7度电,电池衰减严重,目前可使用的电量仅约为之前的50%,如果是冬季续航里程仅100公里出头。
发现问题后,张先生把车辆送去检测,被告知电池充电电量为56度电。于是,他找4S店要求更换电池,但被拒绝。不仅如此,检测电池还另外收费。张先生气愤道。
无独有偶,2021年9月,李女士购买了某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当时4S店介绍是标准续航里程605公里,承诺全车三电终身质保,还承诺电池馈电严重可免费更换电池。目前买车刚过去3年多,行驶5万公里,在秋季不开空调、不听音乐、不上高速,实际续航仅400公里,而且表显续航里程到一半后,掉电速度极快。
李女士说,到如今联系售后已经多次,但对方没有给出明确答复和解决方案。
山东的赵先生颇为不满地说:我购买了一辆新能源车,销售顾问宣称满电状态下可行驶500公里。但随后又建议,为保护电池,充电至80%即可,电量降至20%时应及时充电。这意味着如果想保护电池,实际可用续航里程仅为325公里。购买了电动汽车,却因为电池保护的建议而无法充分使用其宣传的性能。这让我开始重新考虑电动汽车的性价比以及是否应该接受这种方式保护电池。
夸大智能驾驶宣传行驶期间时常失灵
人们选择新能源车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智能驾驶,可是不少车主吐槽,智能驾驶远没有宣传的那么好。

泊车问题一直困扰上海的赵女士,于是她购买了一辆具备自动泊车功能的新能源车,可是使用几次后发现该功能并没有销售宣传的那么好,当时销售反复强调有了自动泊车,再也不用担心难入库问题了。赵女士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