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小时就写了6个字,我真的快顶不住了。他儿子四年级,近来问题越来越多。以前考试还能拿个90多,现在每天全力抓学习,也只能考70、80分。老师布置作文,题目帮他分析了,写作角度、分哪几部分,也都和他确认了,结果他一小时就憋出6个字。做作业,在旁边看着就还能做,但你只要不守着,他能把那橡皮给戳通!
情绪上来了,她骂孩子会骂得很凶。但她说,她儿子就跟树一样,一动不动,也没回应。树还有皮,我有时觉得他怎么‘没脸没皮’的。而更让她心态崩溃的是,邻居家孩子跟自己孩子同校同班,状态却和他儿子完全不一样。家长并没怎么操心,孩子自己就成长得很好。从来不强制他学习,更别说像我这样守着。但他孩子就自己很主动地要学,考不好还哭。还拿奖......有时候就是命。

很多家长花了大量心力、财力在孩子身上,却收获无几(有的甚至反目成仇)。反观一些学霸家庭,好像孩子都是高自尊,又自律,根本不用监督,自己就有目标,自己就知道努力。时间长了,很多家长难免怀疑:学霸是天生的吗?有些孩子是不是再怎么教,都很难成才?
学霸是放养长大的吗?
《时代》周刊曾做过一期观察,那些发展很好的孩子,确实多半是放养。但这只是一部分事实,并不是全部真相......我们经常听学霸父母说,我很少管孩子——那是不是我们也像他们那样放开手,孩子就能越来越好?
如果把学霸比作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放养只是你看到的,它迎着阳光肆意生长的部分。而在你看不到的地面之下,还有着发达的根系、肥沃的土壤。
在《小日常,大奇迹》一书中,做了很清晰的划分,叫做:

- 自养——顾名思义,就是家长自己带、自己教。通常是很多家长用来守着孩子做作业,照顾孩子吃喝拉撒的那部分;
- 学霸家长通常会把精力更多花在早期培养孩子的底层能力上(比如,亲密关系、通识教育、思辨力、专注力等)。寄养——是我们把孩子委托给别人(学校、机构、社会,或者长辈、阿姨等)。比如,我们把孩子送去上学,给孩子报培训班,把他放到夏令营,或者直接请长辈看管等;
- 放养——是完全任由孩子自由活动、学习。像孩子自己阅读、完成作业,自己玩玩具、发呆、画画、搞发明等,都可以称作放养。
这三部分加起来,才构成对一个孩子的全部养育。这样一划分,你就至少会有2个洞见:
- 再放养孩子的父母,他们都会有自养和寄养孩子的部分(没有绝对的放养)。
- 不同家庭,因为育儿观念,时间、精力、资源的不同,自养、寄养、放养的效果、分配比重会各有不同。放养从来不是一道是or否的选择题,而是分配比重和执行质量的问题。
学霸父母的养育方式
我们看到的学霸都是被放养长大的,真相实际是:这三种养育模式的合理分配、充分利用、高效率、高质量执行,才造就了部分孩子的学霸特质,才让他们的父母,能够把自己解放出来——《小日常、大奇迹》的作者王潇,是一位精英女性。她既有自己的企业,又有自己的写作事业,同时还追求高标准的自我成长。可以想象,她能分给孩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