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挫折是人生路上的常客,它既可能是绊脚石,也可能是助推器。对于孩子来说,挫折感更是难以避免。如何帮助孩子提升抗挫力,是每一位家长都关心的问题。
适当的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课
爱是孩子成长的基石,但爱的本质绝非一味迁就和满足。相反,适当的挫折教育,可以让孩子更好地面对人生的挑战。
如果一个孩子只能接受快乐,无法承受痛苦,那么他的抗挫力就会非常薄弱。当遇到一点小事不如意时,他们会发脾气;遭遇挫折时,会一蹶不振;听到一两句负面评价,便会丧失自我价值感。因此,让孩子适当地承受一些挫折,是他们人生的必修课。
告诉孩子:输并不可怕,怕输才可怕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输不起,于是处处迁就,不让孩子面对失败。这种做法其实会让孩子失去面对输赢的正确态度。
我们需要和孩子明确,比赛有输有赢,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输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怕输。家长要鼓励孩子勇敢面对挫折,而不是代劳。
从父母的态度中学到自信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自信心。经常交给孩子一些有一定困难的任务,并充分信任他们,即使失败了也要积极鼓励,帮助他们找出问题所在。在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下,孩子会变得更加有自信和韧性。
适当让孩子吃点苦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儿童和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基础阶段,家长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条件,对孩子开展吃苦教育,非常重要,也有必要。
在适当的吃苦教育中,可以增强孩子的体力和智力,磨炼孩子的意志。第一次独自出门、第一次学会做饭、第一次尝试洗衣服,这些都是孩子成长的机会。重要的是父母舍得放手让孩子去尝试,放手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不要轻易满足孩子的要求
要让孩子明白:想得到一些东西,必须自己付出。只有经过自己努力获得的东西,才是最值得珍惜的。不要轻易满足孩子的要求,让他们学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想要的东西。
学会尊重他人
社会是一个群体,孩子需要学会与不同人打交道。父母需要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训练孩子的合作行为、提升孩子的合作能力。但这些的前提是,要学会尊重他人,并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
多接触社会,多创造机会,让孩子适应不同的环境。对于胆量较小的孩子,多鼓励他们与人接触,这一过程又叫脱敏。为孩子提供更多机会,他们的适应能力会随之自然萌发的。
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

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勤于思考的习惯。遇到问题时,可以试着启发孩子先进行思考,再帮助他们总结与反思。
挫折教育的10个小技巧
当孩子面对挫折时,父母需要关注他们正在经历的事情,认同孩子出现的情绪,比如难过、无奈,感同身受地表达对孩子的理解。
在强调给孩子挫折教育的同时,也一定要注意采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这里有10个小技巧,整理出来给家长们了解一下。
- 先听听孩子的解释
- 给孩子一点心理安慰
- 父母应统一战线
- 别把坏情绪发泄给孩子
- 增加身体接触
- 批评和鼓励相结合
- 避免使用侮辱性语言
- 从小培养孩子的挫折耐受力
- 树立孩子正确的输赢观
- 教孩子学会自我反省和总结
结语
挫折是成长的阶梯,只有敢于面对挫折,才能收获成功。家长要把握好爱与挫折之间的平衡,既要让孩子感受到爱与支持,又要让孩子适当地经受挫折的考验。在父母的正确引导下,孩子一定会成长为一个抗挫力强、心理健康的孩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