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6岁难以纠正 识别孩子被惯坏的四个迹象 警惕

生活百科 2024-11-15 18:44:07 浏览

上周六,我带孩子在小区玩,小区里设了一个小乐园,专门给孩子们玩耍的地方。

几个孩子在那里玩沙子、过家家,玩得十分开心。这时,来了一位约三岁的小男孩,一上来就从一个小女孩手中抢走了她的铲子。

小女孩愣了一下,很快想要拿回自己的铲子。这时,小男孩的奶奶赶忙将他抱起来,对小女孩说:别急着抢啊,我家孩子还小,别吓着他了。他是弟弟,你让着点,我哄哄他,让他把铲子还给你,好不好?

小女孩听到大人说话,不好再坚持,只是目不转睛地看着男孩手里的铲子。

接下来,一场戏便开始了。奶奶哄着小男孩说:宝贝,我们玩一小会儿,好吗?三分钟后再把铲子还给姐姐。

三分钟过去了,男孩依然拿着铲子不放。奶奶继续哄道:乖,把铲子给姐姐吧,这是姐姐的玩具。

警惕

小男孩似乎并不打算配合,依旧紧紧握着铲子不肯松手,奶奶便不断哄着他。这一哄就拖了十多分钟,男孩开始哭闹起来,甚至耍赖撒娇。

小女孩见状也有些急了,嘟囔着说:都过去这么长时间了,怎么还不给我呀!

奶奶于是又劝小女孩:别急啊,我再哄哄弟弟,他马上就会还给你的!

就这样,奶奶哄了二十多分钟,终于把铲子还给了小女孩,而小男孩则哭着被奶奶哄着带往小区的超市方向。

目睹这一幕,我深深感叹,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可以理解的是,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和双方老人围着一个孩子转,自然会有宠爱的倾向。爱孩子应有分寸,过度的宠爱只会害了孩子。

若孩子出现以下四个行为,说明已经被惯坏了,建议在6岁前加以纠正,否则日后难以改变,最终受害的将是父母和孩子。

四大表现,说明孩子已经被惯坏了,超过6岁就很难纠正了!

1. 不尊重长辈

一些孩子在家里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甚至对长辈大喊大叫,甚至直接动手打骂。这样的行为极易造成孩子对家庭关系的误解,以为所有人都应顺从他们的要求。

有一则新闻令人唏嘘:一位大妈因没洗手抱了孙女,被儿子暴怒责备,甚至被打至脑震荡。儿子拒绝向母亲道歉,甚至表示不要财产也不认错。孩子时候若不尊重长辈,长大后难免会进一步挑战家庭秩序,影响亲子关系。

对于孩子的不尊重行为,父母应当即时给予明确的引导,让孩子懂得礼貌和尊重的重要性。温和坚定地告知孩子正确的行为方式,而非默许或忽视。

2. 动辄谈条件

有些孩子习惯了用如果……就……来和父母谈条件,威胁父母满足自己的要求。比如,不让我看手机就得买玩具枪之类的话已经成为了常见的谈判手段。

这种行为其实是孩子逐渐掌握了父母的软肋,以此达到任性妄为的目的。父母应尽量减少妥协,让孩子明白生活中有些事物不需要条件交换。例如,当孩子在超市想要买玩具但父母拒绝时,家长应坚持原则,让孩子知道他的要求不会因为哭闹而得到满足。适度的坚持能帮助孩子逐渐建立自控能力,减少对父母的情绪依赖。

3. 自私自利

孩子的自私行为多半源自家长对其过分偏爱的影响。许多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