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刺活检:会不会导致肿瘤转移?
作者: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老年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田玲

审核: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老年肿瘤科主任、营养科主任 余慧青
编辑:李冬梅 吴女士拿着体检报告来问医生,被查出患有甲状腺结节。医生为了判断结节的良恶性,建议她做一个穿刺活检。一听说要做穿刺,她整个人如临大敌:我这病这么严重了吗?需要做穿刺活检?家里人一听要做穿刺活检,有的赶紧阻止,说到:万一真的是恶性,一针下去,那不就把肿瘤刺破了,癌细胞全身到处窜吗?听了家里人的话,吴女士更加纠结了。
穿刺活检是不是真的如此吓人?会不会出现上述的情况?今天我们就来唠唠穿刺活检是什么?究竟会不会导致肿瘤转移。
什么是穿刺活检?

穿刺活检是医学诊断,特别是诊断是否为恶性肿瘤的金标准。穿刺活检分为两步:首先是穿刺,使用特定的穿刺针精准地穿入疑似病变的肿瘤组织,提取出微量的组织样本;然后是活检,也称为病理学检验,即将取得的组织,进行切片,由病理科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病理性质,以明确诊断。
医生们常言,病理诊断才是确诊的金标准,就好比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便知真相。为什么呢?我们不妨以月饼为例进行简单说明。仅凭外观,我们无法确定月饼的具体馅料。假若我们用牙签轻轻探入月饼,抽出来后若有蛋黄碎末,即可断定该月饼馅儿里有蛋黄存在,但具体是莲蓉蛋黄还是豆沙蛋黄,则无从肿瘤,所以穿刺针在拔出的过程中,避免了肿瘤细胞的针道种植和人为的播散。
因此可以说,穿刺活检是一项安全且有效的检查手段,理论上的转移风险在临床中可以忽略。
穿刺活检可否用其他无创手段替代呢?
就现阶段技术而言,穿刺活检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检查手段。影像学检查和血液学检查都可以辅助诊断恶性肿瘤,但在面临复杂病情时往往无法精准确定肿瘤的性质。例如,在肺恶性肿瘤诊断中,影像学往往只能提示恶性可能,无法明确是肺腺癌?还是鳞癌?肉瘤样癌?大细胞癌?小细胞癌?此时就需要病理活检确定肿块的分子病理学类型。但穿刺,尤其是细针穿刺所取组织样本有限,有时也不能完全反映肿块的整体情况,也可能出现误诊和漏诊。例如前列腺癌穿刺活检的检出率相对较低,往往需要重复穿刺活检或选择其它手段,如前列腺核磁共振检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前列腺穿刺活检等多种方法综合辅助诊断。
穿刺活检是一项相对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它有助于明确肿瘤的性质,指导后续治疗。对于怀疑恶性肿瘤的患者,在权衡利弊后,应积极配合医生推荐的穿刺活检,以期获得准确的诊断,及时进行必要的治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