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算法 熊节 拿回手机控制权的手工指南

科技资讯 2024-12-31 18:26:07 浏览

编者按:

近年来,网络平台算法逐渐从幕后走到台前,走进公众的视野。信息茧房从传播学的专业术语,变成人人有所耳闻的概念;打榜买热搜不再限于饭圈,背后的相关产业也不再是秘密;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己被大数据杀熟,外卖平台通过算法压榨骑手的现象也通过爆款文章传遍全网,引发热议,甚至改编进影视剧。11月12日,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以治理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为主要任务,旨在整治信息茧房、操纵榜单、压榨骑手、大数据杀熟等存在已久、关注度较高的典型问题。观察者网对话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传播研究院全球南方研究中心主任熊节,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算法机制,提出对相关问题治理的看法。

常见的平台算法类型

从用户视角来看,平台的各种算法都是黑箱,用户只能看到算法最终呈现的结果,而无法知道算法具体的运作机制;就算知道了,也会因为技术复杂而难以理解。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常见的一些平台算法?

熊节:可以举两个最常见的例子来说明。

    拿回手机控制权的手工指南
  1. 内容推荐算法:这类算法应用非常广泛,从我们打开每个APP的开屏广告,到APP推荐给我们的每条内容,都是推荐算法计算的结果。推荐算法的运作机制其实也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很简单。其实就是商家(也就是平台)尽可能掌握用户尽可能多的信息,掌握的信息越充分越全面,就可以给用户推荐尽可能准确的信息。这和自古以来做生意的逻辑其实也是一样的。
  2. 外卖骑手的派单算法:最近的电影《逆行人生》对这个问题有很好的展示。算法可以给骑手分配高效的路线,这本来是件好事。但平台同时又把骑手配送的实际数据输入回去,根据实际数据不断调高对骑手的要求,强迫骑手要跑得越来越快才能保持收入水平。这就形成了对骑手的压榨,而且也造成了骑手和顾客之间的紧张关系。

平台收集用户信息的方式

平台一般需要从用户那里收集哪些信息和数据?算法又是如何诱导用户提供这些信息的?

熊节:根据国家网信办2019年的《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的规定,平台需要从用户那里收集的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名、密码、电子邮箱、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户籍地址、设备信息、位置信息、账号行为信息等。为了收集这些信息,平台通常会采用以下诱导用户提供信息的方式:

  1. 在用户注册或登录时,要求用户填写上述信息。
  2. 在用户使用平台服务过程中,通过技术手段收集用户的位置信息、设备信息、账号行为信息等。
  3. 通过与其他平台数据共享,获取用户在其他平台上的信息。
骑手

算法造成的问题

算法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常见的问题包括:

  • 信息茧房:推荐算法会根据用户的喜好,推荐给用户感兴趣的内容。久而久之,用户就会被困在自己的信息茧房中,只能看到自己喜欢的内容,而无法接触到其他不同的声音。
  • 操纵榜单:一些平台的算法可以被操控,从而操纵平台上的榜单。这会导致用户无法看到真正优质的内容,反而会被一些虚假或低俗的内容误导。
  • 压榨骑手:外卖平台的算法可以压榨骑手,迫使骑手超速行驶或超时配送。这不仅对骑手的安全造成了威胁,也对用户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 大数据杀熟:一些平台的算法可以对不同的用户实行不同的价格。这会导致用户被平台杀熟,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同样的商品或服务。

算法治理措施

针对算法存在的问题,四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知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这些措施包括:

  • 加强算法管理,规范算法开发和使用。
  • 加强数据安全保护,保障用户信息安全。
  • 强化平台责任,落实平台主体责任。
  • 加强社会监督,发挥媒体和公众监督作用。

展望未来

算法治理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需要政府、平台、用户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让算法真正为社会服务,造福人类。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