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冬之后,气温进一步降低,天气逐渐变得寒冷。此时,我们的饮食方面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天冷了,大家更想吃口热乎的,为何说趁热吃不健康呢?
天冷了,大家更想吃口热乎的,热汤、热饭、刚出锅的热饺子……为何说趁热吃不健康呢?
喜欢喝热茶、热汤的人需要注意,吃太烫的食物会增加食管癌的发生风险。食管癌发生的风险因素包括吸烟、饮酒、嚼槟榔、体质量指数(BMI)过高,以及喝温度过高的汤、茶水、饮料等。食管癌与饮用超过 65 摄氏度热饮的关系,之前已在多项研究中得到证实。2020 年的一项纳入 942 例病例及 942 例对照的研究显示,经常喝 65 摄氏度以上的热茶会使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风险增加 67%。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有明确建议:喝水的温度不宜过高,人体口腔和食管表面黏膜的温度一般为 36.5~37.2 摄氏度,建议饮用水的适宜温度是 10~40 摄氏度。
一般情况下,火锅底汤的温度可达 120 摄氏度,刚沏的茶温度在 80~90 摄氏度,刚出锅饺子、面条的温度是 70~80 摄氏度。刚从热汤汁中捞出来的食物,最好先放 3~5 分钟再食用。喝水之前可以用手感觉一下水首位,中毒死亡率相当高。米酵菌酸非常耐热,单纯加热只能杀死细菌本身,却无法消除真正致命的米酵菌酸毒素。
除了酸汤子,还有哪些家庭自制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风险?
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还有发酵米面制品、变质的银耳和木耳等。为预防中毒,加工和食用这些食品时应注意卫生并正确操作。家庭自制酵米面时需要经过十几天以上的浸泡,很容易造成污染,因此不建议自制该类食品。一定要自制的话,应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通风干燥,选用无霉变的谷物原料,清洗干净后再浸泡,中间勤换水。磨好的湿粉要及时晾晒或烘干,避免在温暖潮湿的地方长时间储存。干银耳或木耳一次不要泡发太多,泡发前先洗净,泡发过程中勤换水,最好不过夜。如需过夜,应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内。食用前要先检查是否有发黏、异味、不成形的现象,如果有,一定要丢掉,切不可食用。
围饮食关乎三餐安全
饮食安全需要关注的不只有食物,围饮食范畴里还有哪些需要特别留意的地方?
围饮食范畴里包含的内容很多,要确保饮食安全,以下几点需要特别留意:
- 保持清洁。触碰食物前要洗手,准备食物期间也要洗手。处理完生肉、鸡蛋后要及时洗手,然后再去处理其他食物,以免交叉污染。
- 生熟分开。生食和熟食要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生食必须彻底煮熟再食用。
- 食品彻底煮熟。肉类、蛋类、水产品等食品一定要彻底煮熟再食用,避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 购买安全食品。购买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注意食品标签信息,避免购买不合格食品。
- 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立冬后,饮食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很多。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注意食品卫生,才能保障身体健康,平安过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