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人邀请你参加活动时,你是如何回应的呢?北京人会说:“得嘞!”重庆人会说:“要得!”郑州人会说:“中!”而在商丘,人们则会说:“管!”这个看似简单的词汇,却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独特的社交价值以及深刻的情感表达。
"管"的语义丰富
在商丘方言中,“管”语义丰富而灵活,在不同的语境中,能精准传达出多种含义。
表示肯定
商丘人在表达对事物的评价时,“管”意为不错很好。比如请朋友吃饭,在品尝一道道美食后,朋友说“这菜味
"管"的爽快应允
商丘人表示答应,一般不说“中”,更喜欢说“管”。有人找你帮忙,如果你能帮上,就会说“管,这事儿包在我身上”。商丘人说话从不模棱两可,从不拖泥带水,言必信,行必果,一口唾沫一个钉,让对方听了心里踏实。一句干脆利落的“管”,传递出的是毫不犹豫的应允与承诺。
"管"的地域文化内涵
商丘人爱说“管”,反映了这里质朴实在、直爽豪放的民风。商丘作为殷商之源、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沉淀,是历史上的德善之地,厚重多君子,温润如玉的品德和灿烂的文化在这里代代传承。
一城阅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商丘,正迎来新的涅槃蝶变。对外开放桥头堡、枢纽经济新高地,产业兴旺、百姓富足、环境一流,更给了今天的商丘人说“管”的底气。
"管"的社会价值
在商丘,“管”,是让人倍感亲切的乡音;邻里间的“管”,是互帮互助的暖心承诺;朋友间的“管”,是两肋插刀的侠肝义胆;生意场上的“管”,是诚信经营的一言九鼎。一个“管”字,瞬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消除了陌生与隔阂,体现出商丘人骨子里的热情好客与真诚相待。它是商丘地域文化的一个鲜明符号,承载着这片土地上人们代代相传的价值观和处世哲学,在岁月的长河中经久不衰,成为留住乡愁、维系乡情、凝聚人心的重要纽带。"管"的人生哲学
“管”字虽小,却蕴含着商丘人的大智慧、大情怀、大格局。它既是商丘人说话的艺术、性格的写照,也是商丘人处世的哲学。
商丘人不慕虚华、不喜欢拐弯抹角、虚情假意,而“管”字恰恰契合了这种性格特质。它发音干脆,表意明确,没有过多的修饰,更没有伪装,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商丘人坦诚率真的内心世界。
一个“管”字,还彰显了商丘人不畏困难、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当遇到一时的困难和挑战,商丘人爱说一句“管它呢,干就完了”,体现了迎难而上、当机立断的处事风格和勇于尝试、敢于亮剑、善作善成的精神品质。
商丘人的“管”,不仅是豪爽的应允和坚定的承诺,更是行侠仗义、责任担当的精神体现。当面对他人的求助,商丘人会不假思索地说“管”,这就意味着挺身而出,把责任扛在肩头。
从不顾自身安危冲向铁轨,拼尽全力救出一名儿童,自己却不幸被火车撞倒,献出宝贵生命的农民工李学生,到身患尿毒症术后重生、几十年如一日做公益回馈社会的李东亮;从不惧水冷刺骨、水势湍急,多次纵身入水义务救援,16年挽救70多名落水者生命的黄伟,到退休后风雨无阻坚守27年,每周到校为孩子讲授书法课,不要一分报酬的八旬老人徐振刚;从辞职照顾渐冻症妈妈的90后小伙赵天赐,到11年为牺牲战友向父母尽孝的老兵杨建军......近年来,商丘好人层出不穷,各行各业涌现出商丘好人两万余名,15人次荣获全国及省级道德模范或提名奖。
商丘,这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的城市,正在用一个个温暖的故事,诠释着“管”的深刻含义。一个“管”字,连接着历史与现在,承载着商丘人的价值观和处世哲学,让这座城市更加温暖,更加有温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