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亚迪年降风波:10%降价合理吗?
导语
作为
新能源汽车销量全球冠军和国内汽车销冠,比亚迪近日因一封内部邮件引发行业争议。邮件要求零部件供应商从
2025年1月1日起降价10%。这一要求是否合理?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是否经得起这样的年降?
正文
比亚迪的年降要求
比亚迪的邮件中要求所有供应商从2025年1月1日起降价10%。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并未否认这一要求,并表示这是汽车行业的惯例。
年降要求的合理性
年降要求在汽车行业并不新鲜。业绩越好的整
车企业往往拥有越大的议价能力。对于零部件供应商来说,生产成本只是一部分,量产前期费用也占了很大比例。随着生产的进行,零部件供应商也会不断完善工艺流程,提升效率,
降低报废率,因此有一定降价空间。
10%降幅的合理性
10%的年降幅度是否合理则存在疑问。对于技术门槛较低的零部件,如内外饰件和金属件,成本已非常透明,供应商利润空间有限。10%的降价可能导致亏损。而对于软件供应商或毛利率较高的零部件,降价比例则可以更高。
比亚迪面临的
质疑
此次比亚迪的年降要求之所以引发较大关注,是因为公众认为比亚迪近几年业绩优异,应回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比亚迪财报
显示,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2.38亿元。虽然这并非一个小数目,但与特斯拉单
季度21.67亿美元的净利润相比仍有差距。
市场竞争压力
另一
方面,汽车市场竞争激烈。要站稳脚跟,就需要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和
定价。定价与物料成本密切相关。在竞争激烈的国内汽车市场,零部件企业如果无法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就会被淘汰。
比亚迪的立场
在商言商,比亚迪很难放弃年降要求。身后的吉利、奇瑞、长安等车企也在虎视眈眈国内汽车销冠宝座,
时刻准备反超比亚迪。
结论
年降要求在汽车行业是惯例,有一定合理性。但10%的年降幅度是否合理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亚迪面临净利润增长空间不足和市场竞争压力,因此很难放弃年降要求。零部件供应商应根据自身情况与比亚迪协商,以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