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搜狐科技不完全统计,仅最近两个月,就有百度、Rokid、闪极、影目、谷东等数家企业发布了AI眼镜。小米、三星等头部科技企业,也被曝出在布局相关领域,计划于明年推出新品。
Meta的成功,为苦苦寻求AI硬件落地场景的厂商们,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
去年9月,Meta联合雷朋推出轻量的AI眼镜Ray-Ban Meta,支持摄像和语音问答功能。在酷炫AI能力和时尚外观的加持下,Meta推出的AI眼镜已经在全球销售了超100万台。并且,Ray-Ban Meta的能力还在持续迭代进化。今年4月,其支持Llama 3大模型,12月17日还最新迭代升级了实时AI和实时翻译的功能。
在硬件领域,100万台销量是一个分水岭,意味着这一小众产品正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有Meta打头阵,国内厂商自然也看到了其中的机会。
在2024互联网大会上,360创始人周鸿祎提及AI大模型落地时表示,预计未来每家互联网公司都会做一个眼镜,成为“百镜大战”。
对于国内这股AI眼镜旋风,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翁冬冬告诉搜狐科技,大家都在找AI落地的赛道,所以把AI跟可穿戴设备结合在一起是一个很常见的想法,但目前的产品肯定不是最终形态。

首款销量破百万的AI眼镜:Ray-Ban Meta
戴上起售价299美元的Ray-Ban Meta,外观重量与普通眼镜相差无几,虽然没有AR增强现实功能,但可以解放双手拍照、录视频,还可以进行AI识别、AI翻译等操作...
“我自己买了两个Ray-Ban Meta眼镜,体验很好。AI从业者小欢(化名)告诉搜狐科技,眼镜戴起来很轻便,可以拍摄记录生活,而且还有AI能力。不过他表示,自己买这个AI眼镜主要是工作需要,想看看能否基于AI眼镜做应用,但用了之后发现产品还在比较早期的阶段,没有生态可言,自己平时也不需要拍摄视频,AI能力在内地使用会有限制,所以产品目前处于闲置的状态。”
在海外生活的岳岳(化名)今年6月购买了Ray-Ban Meta,认为产品体验很惊艳,因为没有AR功能所以佩戴一晚上也没有丝毫压力,并且可以随时随地一键录制视频并上传社交平台。他告诉搜狐科技,之前购买的苹果VisionPro处于吃灰的状态,但Ray-Ban Meta自己日常一直在使用,唯一不太方便的是骨传导耳机,在环境嘈杂的时候容易听不见。
与苹果VisionPro相比,Ray-Ban Meta的用户反馈好不少,这在销量上有所体现。自今年2月发售以来,苹果VisionPro的累计销量不足50万台,甚至有爆料称这款产品在2024年底即将减产、停产,苹果将探索更加轻量化的设备。而Ray-Ban Meta在两个季度的时间内实现百万级销量,仅一个季度的销售量,就超过了上一代眼镜全生命周期的出货量。

扎克伯格还在许多场合提到,Meta这款产品的需求量比预期更高,不少款式售罄,用户只能买最基础的黑色款式。
国内AI眼镜迎发布潮,大多都是期货?
放在国内VR/AR市场,百万销量也不是一个小数字。毕竟,2024全年中国AR/VR市场预计出货也才53.5万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