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胸痛中心的建设已初步形成全国范围内的救治网络,覆盖100%省级、市级医疗机构,县域覆盖率达到96%,有效提升了救治效率和完善了救治体系。
院内救治成果显著,院前院后有待延伸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首席专家霍勇教授表示,十多年来,胸痛中心数量不断增加,标志着胸痛救治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为患者带来了宝贵的生存希望。该网络仍需要扩大和加密。
一方面,需将胸痛中心救治理念扩展到院前急救环节,解决发病到首次医疗接触或到达医院的延误问题,因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在家中死亡的患者比例仍较高。
另一方面,需巩固来之不易的救治成果,将服务延伸至基层,加强院后管理,避免患者出院后再次发病甚至死亡的风险。
区域协同,上下联动,织大织密救治网络
霍勇教授提出,根据最新发布的《胸痛中心质控指标及考核办法》(第三版修订版),关键举措是形成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上下联动。
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一级医院的胸痛救治单元与二、三级医院的胸痛中心连接起来,构建三级联动机制,进一步织密救治网络。
《质控指标及考核办法》新增了关键指标,强调规范化管理和药物使用,如心血管获益证据的GLP-1受体激动剂(如司美格鲁肽)等。
提升公众健康素养,增强自救能力
霍勇教授强调,提升公众健康素养至关重要。主动预防心血管疾病、掌握基本救治常识等方面仍需加强普及。
我国猝死急救成功率偏低,不足2%,需要从社会层面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救能力,解决问题不能仅靠医院。
胸痛中心的发展是一个持续完善的过程,延伸院前院后救治,提升公众素养,将进一步提升胸痛网络救治效果,为心血管健康保驾护航。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