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妇产科的
寒冬:新生儿锐减的时代阵痛
新生儿的断崖式下跌
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一度被视为母婴
行业的春天。这个春天只持续了一年,此后新生儿数量便持续下滑。短短七年间,从1876万人骤降至902万人,直接减半。
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首当其冲地冲击着妇产科。作为迎接新生儿的第一个阵地,妇产科是最早感受到危机的地方。
妇产科的挣扎
妇产科从业者见证了行业从繁荣到萧条的过程。2016年,妇幼保健院和妇产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如今却面临倒闭的困境。
随着新生儿数量锐减,妇产科的业务量也在不断下降。全国多地
医院合并或关停了妇产科,甚至包括三甲医院。
无法拯救的困局
人口生育是高度
个人化的行为,难以强制
要求。在生育成本和育儿成本齐高的今天,家庭对多生的抵触已经波及到妇产科。
因此,想要拯救妇产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鼓励生育的措施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生育率低迷的
现实。
医生的出路
面对夕阳产业的困境,妇产科从业者纷纷寻求出路。有的考公务员,准备永久离开
医疗行业;有的积极寻找转型和跳槽的
机会。
在新生代的医学生中,愿意从事产科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
偏远地区的危机
在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偏远城市,妇产科面临的不是业务量下降的问题,而是生存的问题。一些医院的分娩量已下降一半以上,难以维持正常的运营。
呼吁救助
面对妇产科的寒冬,多位医生公开发文呼吁救助。
上海市第一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段涛表示,即便在专科医院,业务量也大幅下降,导致绩效奖金发不出,医生留不住。
时代的阵痛
妇产科的寒冬本质上是新生儿逐渐减少带来的时代阵痛。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社会的影响深远,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应对。
结论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本意是促进人口增长,但其效果却事与愿违。如今的妇产科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而这不仅仅是一个行业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如何应对人口结构变化、鼓励生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挑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