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肥胖率呈上升趋势,肥胖防控刻不容缓
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34.3%、16.4%,超过50%的成人面临超重或肥胖问题。而肥胖率仍在持续上升,肥胖防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
临床层面合作成果:数据库建设与多学科研究
多学科协作体重管理中心建设势在必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张忠涛教授在第三届中国肥胖大会上指出,肥胖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打破学科壁垒,建立多学科协作体重管理中心,是当前临床合作的重点方向。
目前,我国肥胖治疗尚未成为独立学科,各医院对肥胖患者的管理较为粗糙,缺乏系统化治疗。建立体重管理中心,可以让不同科室的专家共同为肥胖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避免反复反弹。
张忠涛强调,体重管理中心建设应注重各级医院联动。大型医院的体重管理中心可以通过其医联体医院,联动二级及基层医院一起行动,在基层筛查肥胖症患者,再进一步到合适的医院进行针对性治疗,实现肥胖患者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公众层面合作:蓝蜻蜓行动倡导全人群体重管理
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应对肥胖问题
除了医疗行业内部的合作,肥胖的防治还需要监管端、媒体端和产业端等全社会层面的支持。中国肥胖联盟发起了科学减重·蓝蜻蜓行动,动员媒体和社会力量,开展科普教育,呼吁公众正视肥胖是一种疾病,传递科学减重知识和理念。
蓝蜻蜓行动还联合医院和社区开展筛查、义诊,倡导全人群、全生命周期体重管理,鼓励有减重需求的人在专业医生的帮助下制定个体化的医学减重方案,一次成功,避免反复反弹。
张忠涛表示,肥胖的防治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蓝蜻蜓行动将持续在公众端进行体重管理相关的工作布署,以提升全社会对超重肥胖的认知,共同应对肥胖问题。
结论
肥胖防控需要多学科协作与全社会支持。临床层面的多学科协作体重管理中心建设、多学科研究,以及公众层面的科普教育、义诊筛查等举措,共同构成了应对肥胖难题的立体化网络。通过各界共同努力,我们可以改善我国肥胖现状,维护国民健康,为全社会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的未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