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一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良好的睡眠对于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至关重要。睡眠过程可分为早段睡眠、中段睡眠和末段睡眠。
早段睡眠出现问题通常表现为入睡困难;中段睡眠出现问题则表现为睡眠维持困难,例如睡眠多梦或容易中间醒来;末段睡眠出现问题可能导致早醒。任何阶段的睡眠问题都可作为失眠症的诊断依据。
若每周至少三天出现失眠,且持续一个月以上,临床上可诊断为失眠症,即失眠障碍。失眠障碍包括睡不着、睡不好和早醒等症状,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如果失眠严重影响了日间活动,且通过心理治疗、饮食隆,不良反应相对较轻,但长期使用部分患者也会出现一定依赖性。从安全性角度来看,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优于苯二氮卓类药物,苯二氮卓类药物又优于巴比妥类药物。
选择安眠药应根据失眠患者的具体症状和特点:
- 入睡困难:应选择半衰期较短的药物,如唑吡坦、劳拉西泮、咪达唑仑和佐匹克隆等。
- 睡眠维持困难:应选择半衰期较长的药物,如氯硝西泮、艾司唑仑、地西泮、佐匹克隆和扎来普隆等。
- 早醒:也建议选择中长半衰期的药物,如艾司唑仑、氯硝西泮、佐匹克隆和右佐匹克隆等,以延长睡眠维持时间。


- 安眠药均为处方药,必须在医生评估和判断患者的睡眠特征、严重程度和身体状况后开具处方。
- 不同安眠药的起效时间、不良反应、使用时间和注意事项不同,必须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用药。
- 使用安眠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剂量,以达到最佳疗效且最小副作用。
- 安眠药一般不应连续使用超过两周,长期使用容易产生依赖性,停药后可能出现反跳性失眠。
- 服用安眠药后应注意交通安全,避免从事需要高度注意力和反应能力的活动。
失眠是一种常见病,但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合理使用安眠药来缓解症状。患者切不可滥用安眠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