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在当今中国社会,生育话题始终引发激烈争论。年轻人的恐婚恐育思潮与老一辈的传统观念相碰撞,但女性生育意愿受影响的具体因素以及生育对女性、家庭产生的真实影响却鲜为人知。
研究背景:
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蒋莱为代表的学者,亲身经历了生育后家庭与工作的艰难,意识到生育对女性的深远影响。从2017年开始,蒋莱与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沈洋开展课题研究,调查走访了40多个生育了一孩至三孩的家庭,探究女性生育决策的过程、有孩家庭的养育状况以及女性生育后职业轨迹的变化,并将研究结果呈现在《新生育时代》一书中。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生活在中国社会的70后、80后女性,不同于当下年轻人的恐婚恐育思潮,她们在生育问题上鲜少犹豫,尤其是在生育第一个孩子时。她们认为生育是自然而然的选择,并期待尽早生育,以便恢复较快,并得到父母的帮助。随着2013年二孩政策的逐步放开,一些高学历、体制内就业的育龄女性开始选择生育二孩。
生育二孩的因素:
相较于生育一孩,生育二孩的决定更为深思熟虑,夫妻之间以及两代人之间的协商至关重要。上海的定量问卷调查发现,二孩家庭以高学历、高收入的家庭为主,考虑到上海的高房价和教育成本,这项结果并不意外。受访的都市二孩妈妈大多拥有本科以上学历,工作稳定,经济实力至少属于中产阶层。
受访者生育二胎的主要原因包括害怕失独、希望孩子作伴、满足父母的期待,以及经济能力的支撑。父母的抚育支持对于女性生育二孩也极为重要。父母的帮助降低了家务和育儿成本,保证了女性可以全职工作。
政策影响:

随着生育政策的放开,二孩妈妈的数量不断增加。电视剧《凡人歌》中的沈琳就反映了这一现象。生育政策对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并非线性。一些女性在政策放开后选择生育,而另一些女性则更加谨慎,权衡家庭、经济和个人发展等因素。
女性的困境:
在生育决策中,女性面临着诸多困境,包括就业歧视、育儿压力、夫妻分工不平等等。研究表明,生育对女性的职业发展有着显著影响,她们往往会面临降职、降薪、停职等情况。同时,育儿的重担主要落在了母亲身上,导致女性承担了过多的家庭责任。
新生育时代:
蒋莱和沈洋认为,当下正处于一个新生育时代,女性的生育意愿和家庭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女性意识到生育对自身发展的影响并更加慎重地考虑生育问题。另一方面,生育支持政策的完善,例如延长产假、增加育儿假、托育服务等,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女性的育儿压力。
结论:
生育对女性、家庭和社会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女性在生育决策中面临诸多困境,需要重视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新生育时代下的生育支持政策也应完善,为女性提供更友好的生育环境。蒋莱和沈洋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和个人经历,打破女性生育的黑箱,为所有纠结生或不生的女性提供经验、支持和信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