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四节气不仅是古代农业生产的指南针,还与中医养生息息相关。甲辰龙年,为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南方网联合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科技出版社推出时节养生栏目,以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主编的《时节养生——中国人的健康智慧》为依据,解读博大精深的岭南中医药文化,分享养生智慧。
大雪节气的特点
大雪节气,是一年中的第21个节气,这时候,温度会明显下降,雨水也变得多起来,感觉天气越来越冷了,基本全国各地都已经步入寒冷的冬天了。在北方地区,气温已经降至零下,部分地区已经是大雪纷飞了,冷得仿佛置身冰窖;而南方地区也湿漉漉、冷飕飕,让人忍不住打寒颤!
大雪节气的养生
在冬季严寒、大雪纷飞的季节,人体阳气如同冬眠之小动物,悄然蛰伏,阳气的减弱使得机体的防御能力亦随之下降。寒风侵袭,致使手脚冰凉,身体僵硬,部分人群甚至出现关节疼痛。此时,五脏六腑亦受波及,脾胃作为消化吸收之重要脏器,若不慎遭受寒邪侵袭,其运化水谷精微之功能将受损,食物易积滞于胃,导致胃气上逆,出现恶心欲吐之感。中医理论指出,寒邪具有凝滞特性,寒气侵入脾胃,可致局部气血凝滞,腹痛随之而来。

因此,在大雪节气之际,我们不仅要注重阳气的养护,更需加强脾胃的保护。
大雪节气的食俗
大雪腌肉
在南京地区,流传着一句古老的谚语: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每至大雪节气,家家户户便开始忙碌于腌制咸货,这是一项悠久的传统。腌制过程主要是将肉类等食材进行加工保存,以便在冬季享用。
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
在鲁北地区,人们有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意指随着天气转冷,人们减少外出,更多时间留在家中,以热腾腾的红薯粥来度过寒冷的季节。这些传统习俗反映出,在冬季,人们倾向于食用腌制食品或易于消化的食物,以补充营养并增加热量,抵御严寒。
大雪节气的养生原则
尽管当今社会我们的日常饮食已富含多种营养,腌制食品不再是必需品,但保持胃部温暖,确保身体获得充足热量,以抵御寒冷,这一理念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温阳驱寒
随着冬季严寒季节的临近,养生工作应聚焦于温阳驱寒,确保我们能够有效抵御寒冷侵袭。在饮食方面,我们应选择那些能够提供温暖热量的食物,以预防腹痛和腹泻等不适症状的发生。同时,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如早睡早起,对于养护阳气具有重要意义。保持良好的心态,让情绪保持舒畅,也是养生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等,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抗寒能力。
保暖防寒
在穿着方面,选择保暖性能好的衣物,避免身体受寒,也是冬季养生的重要环节。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使用加湿器和暖气设备,可以创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有助于身体健康。
大雪节气的食疗
温补食材
食用温补食材,如羊肉、鸡肉、牛肉,能够为身体提供强劲的抵抗力。切勿忘记,还可以适量食用健脾止泻的食材,如山药、莲子、芡实,它们有助于缓解腹痛、腹泻等小困扰。南方的同志们,你们还可以尝试温阳化湿的食材,如白扁豆、薏苡仁,它们能够帮助驱散寒气,温暖身体。
大雪节气的名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