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烤红薯,在两只手里倒腾来倒腾去,在能适应滚烫温度的第一秒剥开灰黑焦糊的皮,一口咬上去,马上就开始哈热气,红薯在嘴里打着滚,下咽,热乎乎的一直甜到心里。红薯这个食材,直到明朝万历年间,才由福建长乐人陈振龙,从吕宋(今菲律宾)带回中国。
俗话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当时的中国处于明清小冰期,天气寒冷,五谷歉收,百姓生活贫苦。适应性强的红薯,与中国的沃土可谓一见如故,产量高达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而且吃起来生食如葛,熟食如蜜,味似荸荠,所以迅速在各地推广。红薯随着食材的传播,各地研究出了不同的吃法,但最美味的食物,往往诞生于不经意间。
大概是一日秋收过后,农民伯伯顺手将红薯扔进了还未燃尽,带着些火星的煤灰中。在高温的浸润下,红薯发生剧变,烧黑的表皮里面竟红得发橘、甜得流油。于是,这口朴素又甜蜜的美食,借着红薯本身的普及,被推到了每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在北风里,在路灯下,在飘着雪花的街头……一颗烤红薯就能让人们和冬天和解。
本期有奖答题
2. 北京火锅的主角食材是什么?
3. 红薯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