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陶行知说: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既要充满爱心,又要坚定原则,不可一味纵容。父母在孩子小时候偷的懒,长大后都会变成孩子的遗憾。所以,教育孩子时,要狠下心,把握分寸,既不溺爱,也不放任。
在這 4 件事上越狠,孩子日後越出色
1. 孩子做錯事,狠點罰
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所以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更要狠心,讓孩子懂规矩、知敬畏、明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心理学著名的熱爐法則說:如果人違反規則,就像碰到火爐,一定於父母。如果全按孩子的心情來,連克服一下的勇氣都沒有就直接放棄,那他以後就算對什麼事真有興趣,也很難有堅持下去的毅力。
20 世纪初,心理学家迈克尔·安德森和儿科医生蒂姆·约翰松研究发现,如今的孩子和年轻人似乎都缺少看问题的多样视角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而這兩種特質都產生於經歷難題並克服的時刻。
越是孩子感覺難的時候,父母越要狠得下心,磨礪孩子,這樣孩子才有機會體會到努力帶來的成就感。堅持是成功的捷徑,父母不放棄督促的責任,孩子才能做事有毅力,不容易放棄。
3. 孩子想偷懶,狠放手
知乎上有句高讚的話:孩子的懶惰,是父母親自培養的。很多父母抱怨孩子什麼都不干,却又事事包辦,衣服遞到身邊,水果送到手里,飯菜直接喂到口中,結果孩子活成了巨嬰。
不想孩子自理能力差,孩子自己的事,父母就應該早放手。孩子早晚都要脫離父母走向社會,父母狠心放手才能讓他們獨立,独自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教育家陳鶴琴說: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讓他自己去做。孩子自己去體驗和感悟,就算失敗了,也能吃一塹長一智。
4. 孩子怕受挫,狠拒絕
哲學家赫伯特·斯賓塞說:挫折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應該讓他們去體驗它。生活中,很多父母都見不得孩子受一點挫折和委屈,凡事有求必應。孩子在父母的溺愛和嬌慣下長大,很可能意志薄弱,抗挫折能力低。
所以日常生活中,不要事事順著孩子,可以適當地讓他碰釘子。大自然裡的一草一木,都是在風吹日晒中茁壯成长的。孩子也是一樣,溫室裡養不出参天大樹,經歷過风雨,才能成長得更強壯。
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但是對孩子有益的爱,大多都帶點狠勁。就像那句話說的:教育孩子,父母的狠心是一种爱的考驗,是对孩子負責的表现。父母的爱越狠,越能让孩子變得有担当,未來有能力自力更生。願我們都做有遠見的父母,在教育裡帶點狠勁,讓孩子成長得更出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