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从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开始实施,二孩出生人口从2016年的718万逐年降低到2022年的372万。8年的政策变化下,哪些女性依旧选择生育二孩?她们的生育决策是怎样的?
政策变化下的生育意愿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后,二孩出生人口有所回升,但整体出生人口数仍逐年降低。从2017年开始,上海交大的沈洋副教授和上海外经贸大的蒋莱副教授陆续访谈了上海、广东和江西的40多个家庭。她们的研究成果之一:《新生育时代》于今年10月出版。
- 生育二胎的人变了。曾经生二胎以农村人口为主,二孩政策之后以高学历、体制内稳定就业的人口为主,原本这批人是不被允许生二孩的。
- 女性生育二孩的意愿被释放。政策放开后,一定程度上释放了一定的生育潜力。
女性生育决策
她们发现,女性会将自己的父母能否支持作为是否生育的决策依据之一。生二胎是希望两个孩子好作伴,对孩子的性格成长有好处。她们希望让这些女性的声音被听到,生育不是开盲盒,要有充分认知,再选择是否生育。
- 高学历、工作稳定的女性生育意愿较强。
- 希望两个孩子好作伴,对孩子的性格成长有好处。
- 考察丈夫是否靠谱,能参与育儿。
- 考虑原生家庭在时间、经济上的支持。
生育后的困境
降低育儿压力的同时,女性困境依然存在:
- 家庭是权力斗争最频繁也最隐蔽的场所。围绕着冠姓权,男女会展开一系列斗争。
- 女性的性别平等意识没有想象中好。有些女性是意外怀孕后选择生育,对丈夫的期待仅仅是能赚钱,陪孩子玩。

呼吁生育友好的社会

沈洋和蒋莱呼吁一个生育友好的社会,让生育不再是女性的负担,让育儿成为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文中讲述了沈洋和蒋莱两位学者的研究,她们探讨了8年间二孩政策变化下女性生育二孩的决策过程和面临的困境。她们呼吁社会关注女性生育的困境,营造一个生育友好的环境,让生育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