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巩兆恩报道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
2024年正式收官,回顾上一年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新能源仍是关键词。7月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首次突破50%大关;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首次突破年度1000万辆,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度产量达到1000万辆的国家。连续10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产销市场,中国领跑地位稳固。
南北方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悬殊
但从国内不同省市的渗透率来看,南北方依然存在较大差距。根据第三方数据监测,2024年1~11月全国新能源销量,华东、华南两地区相加就占据全国接近五成的市场份额,同期较为寒冷的东北地区销量虽有了超80%的增长,但份额仅有4.8%,处于全国倒数位置,西北地区也仅有5.9%。
气候因素影响用户接受度
数据差异背后,气候相对来说较为温暖的南方对于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汽车的接受度较高;而寒冷的北方地区,尤其是存在极端天气的东北、西北地区,消费者的接受度有限。受限于外部天气条件与技术限制,这是新能源市场长期以来发展的薄弱点。
电动化痛点延伸至智能化
同时,汽车市场迈入下半场竞争,除了长期讨论的电池性能下降、续航里程短、充电耗时长等长期被北方用户诟病的产品电动化痛点,越来越多的智能化功能上车后,冬季失灵、迟钝、不精准的问题也逐渐暴露。
用户焦虑:续航与智能双重考验
寒冬之际,新能源汽车的实际表现几乎成为整车厂、行业机构以及用户热议的常规话题,最简单且最常见的例子,新能源汽车普遍采用的隐藏式门把手被冻住弹出受阻,已经成为雪天或寒潮天气后众多用户所吐槽和调侃的无解问题;燃油车时代车主惧怕油老虎,新能源时代冬季的电动爹成为新的烦恼。
低温影响电池性能
有技术专家向记者解释,低温环境降低锂离子的移动活性,会直接导致电池充电/放电性能下滑,从而导致充电满、续航弱、放电能力不足,剩余电量误差较大,也是寒冷地区用户常常反馈的纯电冬季续航大打折扣,冻没电了的问题。
行业专家提出解决方案
有关新能源的冬季用车焦虑、技术难题攻克的讨论并不少见。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社交平台强调了小米SU7在寒冷区、低温区的强续航能力;理想汽车、极氪科技相继召开冬季用车技术日,展现其针对冬季用车的种种痛点所做出的一系列优化方案,以及为征服低温环境所做的技术突破,推进北方市场战略落地。
极北寒测验证新能源汽车性能
以中国汽研的极北寒测为代表的冬测陆续上演,探讨极寒天气下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产品、品牌的差异化表现,增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在高寒环境下性能的信心,并助力车企将这种信心转化为对新能源汽车的实际购买需求。
消费者反馈:续航焦虑和安全问题
中国汽研汽车指数极北寒测专家组新能源测评专家王毅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消费者对于寒冬天气的用车焦虑与问题反馈,主要聚焦于以下方面:
- 续航里程焦虑,电池性能衰减,再叠加方向盘加热、空调加热、座椅加热等额外电能消耗加重了这种焦虑,同时充电效率下降,新能源汽车在冬季的充电时间明显延长。
- 寒冷天气下车辆性能及安全焦虑,包括冰面打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