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吴施楠
视频 | 章乐
编辑 | 袁月
在医学的浩瀚星空中,总有一些领域如同遥远的星辰,虽不常被提及,却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被称为癌中之王的黑色素瘤,曾经在我国的5年生存率不足5%。多年来,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的带领下,一个个诊疗规范、中国方案不断被提出。如今,再提起黑色素瘤,业内几乎无人不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肾癌和黑色素瘤内科团队。
随着临床诊疗业务的不断发展壮大,肾癌和黑色素瘤内科也迎来了新的名字——黑色素瘤与肉瘤内科及泌尿肿瘤内科,清晰展示了两个强势专科方向,越来越多的首创诞生于这个小众科室。这背后不仅仅是科技创新带来的发展,更得益于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他们是如何在临床工作中做到守正、创新、引领的?搜狐健康带您探寻答案。
小肿瘤,大成就
时间回溯到2010年,冯小刚导演的电影《非诚勿扰2》让恶性黑色素瘤走进了公众视野。彼时,国内对黑色素瘤的研究和治疗手段都相对匮乏,很少有团队以此为诊疗重心。
“我们是国内第一个建立肾癌黑色素瘤病房的医院。在此之前,黑色素瘤病人是到处跑,没有规范的治疗。那时既抓不住基因,也没有免疫治疗,眼睁睁看着病人走,一点招儿也没有。”郭军教授回忆说。
正是在这片荒漠上,郭军教授带领团队开启了扫黑除恶的征程。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他们系统性填补了肢端、黏膜黑色素瘤诊疗规范的空白。随着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的出现,黑色素瘤的治疗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整个团队的努力下,我们把黑色素瘤的五年生存率提高了4—5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黑色素瘤与肉瘤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斯璐说。
从化疗、放疗到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再到如今的临床试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黑色素瘤团队始终走在创新前沿。据斯璐介绍,其所在团队主导推动的注册临床研究已经达到57项,这些研究不仅为黑色素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推动了整个黑色素瘤治疗领域的发展。
泌尿系统肿瘤是郭军教授团队攻坚的另一大类疾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泌尿肿瘤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盛锡楠表示,近年来,泌尿肿瘤的治疗药物呈现井喷式发展,治疗手段不断涌现,国内泌尿肿瘤诊疗局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郭军教授的带领下,团队探索出了引领全球的成果。“‘院有品牌、科有特色、人有专长’,黑色素瘤与肉瘤内科及泌尿肿瘤内科的工作完美地践行了这个多年来坚持的办院宗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黑色素瘤及泌尿肿瘤内科党支部书记、主任医师崔传亮说。
党建引领下的学科发展
从一穷二白到站在国际舞台中央,北肿黑色素瘤与肉瘤内科暨泌尿肿瘤内科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不停追赶,甚至超越。在这背后,有一种根植于心的强大力量为他们注入了不竭的动力与坚定的信念。这便是党组织的凝聚力与影响力。
郭军教授是建科后的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医院原党委副书记,他深知党建工作对于科室发展的重要性。自那时起,他便以严格的标准要求党员医护,以更优质的业务能力投身临床。在他的带领下,黑色素瘤及泌尿肿瘤内科党支部日益壮大,所取得的成绩也更加突出。
“我们黑色素瘤及泌尿肿瘤内科党支部目前共有党员29人,‘守正、创新、引领’是党支部始终坚持的方针,也是科室开展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的内在根本。”崔传亮介绍道。
守正,即不忘初心,始终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患者解决临床问题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崔传亮强调,创新药物的临床研究非常考验医生的理念和信念,作为党员,必须坚守伦理要求和规范,严格遵循《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和生物遗传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以保障患者的权益。
在创新和引领方面,科室多年来取得的显著成绩已经给出很好的诠释。崔传亮表示,在整个肿瘤领域,有非常多未知的或未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去攻克。作为党员,积极探索、创新、开拓是不可或缺的,也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
首个国产PD-1单抗、国内首个B-raf靶向药物以及国内首个泌尿肿瘤的ADC药物的临床研究都在我们科室完成并获得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