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六,我带孩子在小区玩,小区里设了一个小乐园,专门给孩子们玩耍的地方。几个孩子在那里玩沙子、过家家,玩得十分开心。这时,来了一位约三岁的小男孩,一上来就从一个小女孩手中抢走了她的铲子。小女孩愣了一下,很快想要拿回自己的铲子。这时,小男孩的奶奶赶忙将他抱起来,对小女孩说:别急着抢啊,我家孩子还小,别吓着他了。他是弟弟,你让着点,我哄哄他,让他把铲子还给你,好不好?小女孩听到大人说话,不好再坚持,只是目不转睛地看着男孩手里的铲子。接下来,一场戏便开始了。奶奶哄着小男孩说:宝贝,我们玩一小会儿,好吗?三分钟后再把铲子还给姐姐。三分钟过去了,男孩依然拿着铲子不放。奶奶继续哄道:乖,把铲子给姐姐吧,这是姐姐的玩具。小男孩似乎并不打算配合,依旧紧紧握着铲子不肯松手,奶奶便不断哄着他。这一哄就拖了十多分钟,男孩开始哭闹起来,甚至耍赖撒娇。小女孩见状也有些急了,嘟囔着说:都过去这么长时间了,怎么还不给我呀!奶奶于是又劝小女孩:别急啊,我再哄哄弟弟,他马上就会还给你的!就这样,奶奶哄了二十多分钟,终于把铲子还给了小女孩,而小男孩则哭着被奶奶哄着带往小区的超市方向。目睹这一幕,我深深感叹,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可以理解的是,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和双方老人围着一个孩子转,自然会有宠爱的倾向。爱孩子应有分寸,过度的宠爱只会害了孩子。若孩子出现以下四个行为,说明已经被惯坏了,建议在6岁前加以纠正,否则日后难以改变,最终受害的将是父母和孩子。
四大表现,说明孩子已经被惯坏了,超过6岁就很难纠正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