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银丝挂面的历史溯源与现代演变 b

生活百科 2024-12-06 14:43:53 浏览
羊肚菌

提起那个中江面,四川人人都称赞。细如发丝能通风,过夜回锅煮不烂。猪油葱花和鸡汤,再加几根豌豆尖。好好吃喔,喷香喷香味道鲜……

中江

一个晚上,我们一行人到中江县镇江寺内吃中江挂面,席间有一位擅唱民歌的女子,用中江话唱了这首民谣,中江挂面的吃法全在这一首民谣里。挂面、猪油、葱花、鸡汤(蛋)、豌豆尖,就是最佳的搭配。

传承千年的手工味道

中江挂面,是中江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传承千年的手工味道,被称为餐桌上的非遗。

后来我到挂面村——觉慧村,吃到了风味独特的一碗中江挂面,用的羊肚菌熬汤打底。羊肚菌是菌中贵族,味道鲜美,是天然,直达城关小南门,再出小西门,到谭家街驿站小憩,然后启程过石垭、集凤走马铺,到广汉,上成都……

作为驿站,谭家街的地位不可小觑。谭家街背靠西山,面临凯江,明清两代,直到民国,都保持了装板瓦房的传统风格,白墙灰瓦,青石铺路,与盐市街王爷庙隔河相望。穿行于凯江的船只在对岸的小南门小西门码头靠岸以后,商旅客人坐小船或是过板板桥到谭家街,吃一碗中江挂面,以慰劳自己一路辛苦。

吃饱喝足,购货上船,再经凯江顺流而下,销往三台、遂宁、重庆、贵州等地。不仅国内,如今还销往日本、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谭家街有老井,用井水和面,以井水煮面,其味道之特别绝无仅有。这里做面的人家当街是铺面,后院是挂面加工坊。全凭一双手,又因为工序复杂,多为夫妻合作,熬夜干活,所以又戏称夫妻面。

手工技艺:无法机械化大规模生产

这门技艺全靠手艺人根据当天气温、空气湿度把握发酵时间和拉面力度,以及晾晒时间,不能机械化大规模生产,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手工挂面,加上发酵的缘故,面中有小孔,故又称手工空心挂面。

1930年版《中江县志》载,县城内外俱佳,河西谭家街尤盛。色白味甘,食之柔滑……细而中空,他处不然,以此为辨。

什么非好谭家街这口面呢?谭家街的这口老井,号称中江挂面用水第一井。老井水由沙石岩渗透而出,其水清澈,从井口缓缓溢出,沿街边沟渠潺潺流淌。这种偏弱碱性的水,煮这样柔美纤细的面,真是相得益彰。

中江手工挂面的制作工艺程序,大的有18道,小的工艺有72道之多。制作一次面需要连续20多小时。最为壮观的是晒面场景,架子最高可达6.3米,在高架上固定好挂着小条的面柱,牵扯着小条的另一头的面柱垂下来,做面人将这一头的面柱把在手里往身前扯面,拉长,回弹,再拉长,再回弹……力气大了,会断,力气小了,扯不长,有经验的扯面师傅会分几次拉扯面条,直到扯出大约5米的长度,才将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