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节,人们都喜欢吃月饼,而蛋黄月饼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款。你知道蛋黄月饼是怎么发明的吗?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120年前的夏天。
1903年,广东大饭店里,有一位点心师傅,名叫苏厚兆,人们更亲切地称他为蛋黄苏。
那个夏天的午后,广东大饭店的厨房里弥漫着面粉和馅料的香气。苏厚兆和他的妻子,两位点心师傅,正忙碌地为第二天的饼点准备饼胚。他们配合默契无间,一个负责和面,另一个则精心准备馅料,两人偶尔交换几句家常,让这个充满蒸汽和香气的厨房,更添了几分家的温馨。
就在这时,他们年幼的小女儿揉着惺忪的睡眼,迷迷糊糊地走进厨房,轻声喊着饿了。妻子立刻放下手中的面团,为宝贝女儿热了一碗粥,又煮了一个咸鸭蛋。小女孩吃了蛋白,却把蛋黄留在了碗里。
苏厚兆看着那颗被女儿遗留的蛋黄,心中一动,便顺手将其塞进了正在准备的饼胚中。他当时并没有多想,只是出于一个父亲和点心师傅的本能,不愿看到任何食材被浪费。
谁也没有料到,这个简单的举动,竟然铸就了蛋黄月饼的传奇。
第二天,当苏厚兆将那枚包含着蛋黄的饼端给女儿时,小女孩的眼睛立刻闪烁着惊喜的光芒。她一向对蛋黄不感兴趣,但这次却对这枚蛋黄饼赞不绝口。晚上,苏厚兆又为全家人制作了这种特别的蛋黄饼,同样赢得了家人的一致好评。
就在那一刻,苏厚兆意识到,他或许不经意间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美食。
在接下来的一周里,苏厚兆不断试验和改良这个意外的发明,终于将这种夹着蛋黄的饼点制作得更加完美。不久后,广东大饭店推出了蛋黄酥饼,立刻受到了市场的热烈追捧。
同年中秋,苏厚兆用同样的方法制作了蛋黄月饼,这款月饼迅速在广州名声大噪,第二年,广州的各大酒楼纷纷效仿,推出了自己的蛋黄月饼。
仅仅一年后,广东大饭店的蛋黄月饼便迎来了更高的荣誉。1904年,官厅选送了广东大饭店的蛋黄月饼远赴北美,参加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这款月饼以其独特的东方风味一举夺魁,荣获金奖,为中国传统美食在世界舞台上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这一消息传回国内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时任广州知府陈望会亲自赠予广东大饭店蛋黄月饼第一家的牌匾,从此蛋黄月饼第一家成为了广东大饭店的响亮名号。
随着事业的蓬勃发展,苏厚兆的好友江孔殷先生更是赠予他饼圣的匾额,这一称号也成为了他的代表标志。此后,饼圣之名在广东乃至全国范围内广为流传。
如今,蛋黄月饼已成为中秋节不可或缺的美食。每当提起这种月饼的来历,我们都会记得100多年前的饼圣苏厚兆,在他家的厨房里,一个无意中的创新,如何演变成了流传至今的传统美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