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口腔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刷牙是保持口腔健康的基本方法,而牙膏作为刷牙必备品,更是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号称具有治疗疾病功效的牙膏,如抗菌牙膏、防蛀牙膏等。这些牙膏宣称可以治疗幽门螺杆菌、预防蛀牙,甚至还有抗癌功效。这些功效是否真实可靠?专家对此做出了权威解读。
一、什么牙膏能治病?听听专家怎么说
上个月,江苏省消保委公开了关于牙膏市场的调查结果,发现很多消字号械字号牙膏产品在宣传中,经常标榜不实的医疗效果,诱导消费者购买。对此,中国口腔用品协会强调:凡是消字号、协字号、药字号口腔产品,标注有医疗作用的,都属于违反法规行为。
例如,市面上常见的牙膏功效——防蛀牙,也是常用手段。如果对蛀牙有了解的朋友应该就知道,蛀牙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细菌感染,导致牙体受侵蚀的一个慢性过程。而且,牙体一旦损耗,就无法自我修复,只能靠专业的补牙填充材料进行修复。刷牙最多能预防蛀牙,而不是治疗蛀牙。
还有一种说法是牙膏能抗幽门螺杆菌。其实,这种细菌主要存在人体胃部,牙膏刷牙只作用于口腔。可能有人说,口腔内也有一定的幽门螺杆菌存在。但别忘了,口腔也是多种菌群共存的综合环境,而所谓的抗菌牙膏,往往添加了广谱抑菌剂。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口腔内菌群紊乱,得不偿失。
二、牙膏成分致癌?有科学依据吗?
此前,网上盛传牙膏中含有致癌成分,搞得人人自危。但这些成分真的有致癌风险吗?其实还真不一定。

过氧化氢这种成分是常见的漂白剂,被常用于美白牙膏中。认为可以通过刷牙把牙变白。后来又研究发现,过氧化氢也会对口腔粘膜产生致癌效应。
但任何东西只要适量原则,其实也不会产生太大损害。而且,牙膏中添加的过氧化氢往往很少,就算每天使用,也不会穿过人体的防御机制,更不用说毒性。
微塑料都说牙膏中添加了微塑料,认为塑料残留会损伤口腔粘膜,长期下来容易产生持续性伤害,增加致癌风险。但实际上,这些直径<5mm的塑料颗粒主要的作用其实是为了增加刷牙时的摩擦力,帮助去除牙齿上的污垢和色素。而且,这种成分还不止添加在牙膏中,很多化妆品也会使用这种成分,用来增加产品的粘稠度和质感。甚至人体中也会产生这种微塑料颗粒。

尽管如此,还有有一些牙膏可能存在一定健康风险:
• 三氯生含三氯生的牙膏,比如市面上常见的抗菌、防蛀等牙膏大多含有此成分。根据研究发现,三氯生刷时幅度不要太大,每次刷牙时间不宜少于两分钟。
通过专家的解读,我们了解到,市面上常见的具有治疗疾病功效的牙膏并不靠谱。很多牙膏成分并不能起到宣传中的作用,甚至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因此,在选择牙膏时,一定要理性消费,不要轻信夸大宣传。同时,正确的刷牙方法也很重要。只有选对牙膏,用对方法,才能真正保护牙齿健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