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我带孩子在小区玩,小区里设了一个小乐园,专门给孩子们玩耍的地方。几个孩子在那里玩沙子、过家家,玩得十分开心。这时,来了一位约三岁的小男孩,一上来就从一个小女孩手中抢走了她的铲子。
小女孩愣了一下,很快想要拿回自己的铲子。这时,小男孩的奶奶赶忙将他抱起来,对小女孩说:别急着抢啊,我家孩子还小,别吓着他了。他是弟弟,你让着点,我哄哄他,让他把铲子还给你,好不好?小女孩听到大人说话,不好再坚持,只是目不转睛地看着男孩手里的铲子。
接下来,一场戏便开始了。奶奶哄着小男孩说:宝贝,我们玩一小会儿,好吗?三分钟后再把铲子还给姐姐。三分钟过去了,男孩依然拿着铲子不放。奶奶继续哄道:乖,把铲子给姐姐吧,这是姐姐的玩具。小男孩似乎并不打算配合,依旧紧紧握着铲子不肯松手,奶奶便不断哄着他。这一哄就拖了十多分钟,男孩开始哭闹起来,甚至耍赖撒娇。小女孩见状也有些急了,嘟囔着说:都过去这么长时间了,怎么还不给我呀!奶奶于是又劝小女孩:别急啊,我再哄哄弟弟,他马上就会还给你的!就这样,奶奶哄了二十多分钟,终于把铲子还给了小女孩,而小男孩则哭着被奶奶哄着带往小区的超市方向。
目睹这一幕,我深深感叹,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可以理解的是,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和双方老人围着一个孩子转,自然家务中,也可以安排一些简单的任务,让孩子感受承担责任的意义。
自理能力差
很多家长在生活细节上不愿意放手,总是代替孩子完成简单的事情。出于对孩子的保护心态,家长常常选择帮孩子穿衣、喂饭,或是剥夺孩子的自我实践机会。殊不知,这样的好心其实对孩子未来的自理能力是一种隐形损害。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应当适时放手,让孩子尝试自己动手。比如让孩子自己穿衣、洗脸、收拾玩具等小事。自理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生活,也能让他们在遇到困难时更加坚定自信。
果妈寄语
在独生子女政策下,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长辈和父母围绕孩子转,难免出现溺爱的现象。真正的爱应该是适度的、理智的,是帮助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