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春节的临近,压岁钱这个话题再度引发热议。作为一种传统习俗,压岁钱本意是驱邪迎吉,但如今却逐渐演变成攀比之风,令人担忧。
压岁钱的历史起源
根据现存文献记载,压岁钱最早出现在汉代,寓意辟邪图吉祥。宋元以后,正月初一被称为春节,唐朝开始流行在春节这天给孩子压岁钱。明清时期,压岁钱一般是用红绳串起来给孩子。20世纪60年代,开始流行用糖代替压岁钱,到了20世纪末,经济好转,居住在城里的人们,开始给孩子发红包,往往是百元左右。
大的孩子,开始攀比了?还好,接着就喊吃饭了,这个话题也就过去了。但我能明显感觉到,小侄子的情绪不是很高,饭没吃多少就下桌了。攀比背后或许是重视。表嫂说,侄子回到家很不开心,沟通了好久才明白,他觉得自己得到的爱太少了,因为才200块钱压岁钱。表嫂跟孩子解释说,其实亲戚朋友也给了他压岁钱,只是没有让他保管,都给他存了起来,这200是爸妈给的压腰钱,辟邪用的。侄子半信半疑地点了点头。
让压岁钱更有意义

那么,如何让压岁钱发挥它原本的意义,避免攀比之风呢?我认为,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明确压岁钱的用途。家长可以和孩子沟通,让孩子知道压岁钱的由来和寓意,告诉他们压岁钱不是用来攀比的,而是用来表达祝福和祈求平安的。
- 尊重孩子的零花钱自主权。孩子收到的压岁钱,应该由孩子自己支配,家长不要代为保管,也不要强迫孩子把压岁钱存起来。让孩子自己决定如何使用压岁钱,可以培养他们的财务意识和责任感。
- 引导孩子进行合理的消费。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列一张消费清单,让他们计划如何使用压岁钱,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同时,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将一部分压岁钱存起来,为未来的目标做规划。
-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明白金钱不是万能的,真正的快乐不是来源于拥有多少财富,而是来源于爱、陪伴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压岁钱,原本是寄托着美好祝愿的传统习俗,如今却演变成攀比之风,让人遗憾。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压岁钱,让这个习俗重拾原本的意义,成为一份真正传递关爱和祝福的礼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