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近日,美国一位病毒学家用自己培养的病毒打到身上治疗乳腺癌,目前状态良好。这一案例引发了广泛关注,同时也在伦理问题上引起了争论。
溶瘤病毒疗法(OVT)
溶瘤病毒疗法是一种抗癌研究的新领域,通过病毒感染癌细胞,激发免疫反应从而消灭肿瘤。与传统化疗不同,OVT直接针对肿瘤细胞,同时激活免疫系统,产生持久性抗癌效果。
患者自我实验
2020年,美国病毒学家Beata Halassy经历了乳腺切除术后的第二次乳腺癌复发。她查阅文献后发现了溶瘤病毒疗法,并决定自行培养病毒进行治疗。
Halassy选择的是麻疹病毒和水泡型口炎病毒(VSV),这两种病毒均可感染肿瘤且已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安全性。经过两个月的培养,她将培育出的病毒注射入肿瘤并进行专业监控。
结果发现,肿瘤大幅缩小,变得柔软,脱离了侵犯的胸肌和皮肤,成为手术易切除的状态。手术后的病理分析显示,肿瘤被免疫细胞彻底渗透,证明OVT疗法有效,免疫系统已对病毒和肿瘤开展攻击。

手术后,Halassy接受了一年的靶向治疗,如今已四年没有复发。
伦理争议
Halassy的本文却遭到了十几次退稿,这涉及到自我实验的伦理问题。一些专家认为,用病毒自我治疗不是首选,有可能对其他渴求治疗的患者造成误导。
对此,Halassy认为,培养病毒涉及大量知识和设备,使其难以轻易效仿。她还以此为契机,将研究重点转为了OVT动物肿瘤研究,以期实现进一步突破。

结论
溶瘤病毒疗法是一项有前景的抗癌治疗方法,但仍处于早期研究阶段。Halassy的案例为OVT的有效性提供了证据,但同时也引发了伦理争议。
在自我实验之前,患者应充分权衡利弊并寻求专业意见。同时,研究人员也应谨慎对待自我实验,避免误导患者或阻碍医学研究的进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