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业的悲歌 导致行业陷入困境 脱离现实的速胜论
近年来,一些新能源车企拼命加杠杆,让行业和企业呈现出虚假繁荣。以某车企为例,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5000亿元,利润250亿元,看似风光无限,但应付账款高达2400亿元。这表明,车企占用了大量供应商的资金,将债务越滚越大。
根据目前的贷款基准利率4.35%计算,该车企的利润中有104亿元来自于应付账款的利息。这还只是拉长供应商付款周期这项的贡献,不包括频繁更换供应商进行极限压价,导致供应商亏损。
行业内普遍质疑,该车企卷价格的底气并不在于产品或技术的突破,而是利用供应商和经销商的困境。近期,该车企要求供应商在2025年再降价10%,引发供应商集体愤慨。供应商控诉,车企的压榨行为让他们要么卷死,要么饿死。
形成目前状况的原因包括:
宏观经济环境:国内汽车有效消费需求不足。新能源车的市场份额都是从燃油车中拿走的,但随着新能源车市场份额超过50%,再从燃油车中抢份额变得困难。
车企战略误判:一些车企陷在全球汽车大变局的自我麻醉中,盲目追求规模和市场份额,而忽视了市场需求的饱和。
补贴和特殊待遇:过去十几年,新能源车享受国家扶持,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第二阶段,扶持政策已完成使命。
供应商和经销商的困境:车企将供应商和经销商绑架到同一条船上,导致整个行业陷入生无可恋期。
促使一些车企误判形势和卷的原因还有:
过去行业的慣性思维:只要是国家鼓励的产业,就可以加杠杆,赢者通吃。
对新能源车的过度乐观:一些车企认为新能源车市场可以无限增长。
要解决虚假繁荣问题,新能源车企需要改变策略:
放弃卷死对手的妄想:利用非常规手段的速胜论行不通,要么拖垮自己,要么改变策略。
回归市场逻辑:产品和技术创新才是企业竞争力的根本。
尊重供应商和经销商:建立健康的产业链关系。
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能:避免产能过剩和市场饱和。
结论:新能源车企的虚假繁荣是由宏观经济环境、车企战略误判、补贴政策退出和产业链扭曲共同造成的。车企需要改变策略,回归市场逻辑,尊重产业链合作伙伴,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