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来临之际,车企的日子却愈发难过。
传统车企困境
11月初,哪吒汽车被爆启动大规模裁员,有部门裁员比例高达70%。同时,其供应商埃夫特向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汽车发起诉讼,追讨超过4800万元的合同款。成立以来,哪吒汽车已融资228亿元,但过去三年亏损超180亿元,告急的现金流将这家曾经风光一时的车企逼近生死边缘。
传统车企的日子同样不容乐观。广汽、一汽、东风、长安等汽车巨头业绩持续下滑。上汽大通也被爆大规模裁员,波及上海、南京分公司,南京分公司裁员比例高达40%,上汽大通几百人的大部门裁员60%。
合资车企难逃厄运
合资车企也难以逃脱命运的魔咒。某合资车企计划于今年11月和明年2月分批裁员,裁员比例涉总员工的30%。
海外车企处境更差
海外车企的日子更惨。日产汽车因北美市场表现欠佳,净利润暴跌90%,宣布全球裁员9000人并削减产能20%。丰田关闭爱知县两家工厂。
在美国,Stellantis集团计划裁员约1100名工人,在大众汽车集团历史最激进的重组举措中,计划关闭三家工厂并裁员数万人。

汽车市场加速分化
从这些裁员消息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个变化:
- 绝大多数裁员的车企都是传统燃油车企,正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阵痛。
- 国内新能源车企仍在上演周期性洗牌,淘汰赛仍在继续。
全球汽车市场正在加速分化。
利润暴跌,车企“跪着做人”
汽车行业今年萎靡不振。特斯拉拉开了价格战的序幕,随后比亚迪、长安汽车等众多品牌加入其中。甚至宝马、奔驰等豪华品牌也不例外。
大幅降价也未必能挽回销量的颓势。今年上半年,宝马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同比下滑4.2%。国内新能源车型的降价幅度普遍较大,部分车型降价幅度甚至超过10%。汽车行业协会也发出停止内卷的倡议。
转眼来到年底,上汽集团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净利润暴跌93.53%。海外巨头奥迪集团和丰田汽车的利润也大幅下降。
裁员的阴霾笼罩着各大知名车企。甚至有报道称,上汽集团总裁贾建旭曾表示,上汽集团要学会“跪着做人”。
洗牌的不仅是车企

汽车行业的洗牌不仅涉及车企本身,还波及到整个产业链。
价格带相似、技术路径逐渐趋同、营销门槛持续拉高、智能化需厂商持续投入,这些因素使得车企在2024年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