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身体中轴关节,包括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部分患者还可能累及髋关节、肩关节等外周关节,以及眼、皮肤、肠道、心脏、肺等其他器官。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强直。
我国强直性脊柱炎患病率为0.3%左右,男∶女为2~4∶1,好发于青壮年,发病年龄多在13~31岁,高峰为20~30岁。典型症状
1. 下腰背晨僵和疼痛
这是强直性脊柱炎最常见的早期表现。患者通常在早上起床时感到腰背部疼痛僵硬,持续时间较长(尤其是超过3个月),休息后非但不能减轻反而加重,活动后却可缓解。2. 附着点炎
患者经常感到附着点部位(如跟腱、足底筋膜、髌骨、肩部、肋软骨连接及胸锁关节等)疼痛。3. 肠道炎症
研究表明,约70%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会有亚临床肠道炎症表现,多表现为腹痛腹泻,有形便、软便或液状便交替出现。约5-10%的患者会发展成炎症性肠病。4. 前葡萄膜炎
约25%~35%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会发生葡萄膜炎,病程越长,葡萄膜炎的发生率越高,常变现为局部疼痛难忍、充血、畏光、流泪及视物模糊。5. 其他
少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处会有神经系统症状、肺纤维化、IgA肾病及肾淀粉样变性等表现。病因
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与遗传、感染、免疫、内分泌、环境与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约90%的患者携带HLA-B27阳性基因,该基因可导致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的异常反应。 感染因素:某些肠道、尿路或生殖道感染病原体可诱发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对关节部位产生攻击。 免疫因素:患者体内常见免疫细胞过度激活,从而释放大量的促炎因子,引发慢性炎症。 内分泌因素: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可能与睾酮水平较高有关。 环境与生活方式因素:慢性压力、吸烟、不健康饮食或缺乏运动等因素可影响免疫功能或加剧炎症状态。自我管理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需要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合理的进行功能锻炼等综合管理,避免关节疼痛进一步加重,改善脊柱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保持正确坐姿和站姿:站立时挺胸、收腹,双眼平视前方;坐直靠背椅,不要瘫坐沙发或过低过软的椅子。 调整睡眠方式:少睡软床,取仰卧位,避免促进屈曲畸形的体位;枕头不宜过高,不要在膝关节下垫枕。 合理进行功能锻炼:避免长期需要弯腰曲体的动作,如洗菜扫地等;每天进行适当的伸展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瑜伽等。 保持良好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焦虑和抑郁情绪。 规律用药:根据医嘱,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生物制剂等药物,控制炎症和缓解疼痛。 定期随访:定期到医院复查,监测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