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年薪大厂人35岁被裁后AI创业3个项目月赚3万 为还房贷重返职场

科技资讯 2024-11-15 20:13:13 浏览
大厂 问题

新的技术革命往往会催生出一批新的伟大公司和风云人物。AI狂奔两年多来,数不清的技术大佬加入了这场新浪潮,希望打造出下一个OpenAI,国内也涌现出了AI六小龙这样的明星初创企业。

不过,创业九死一生的定律在AI领域依旧生效,甚至头部效应比其他行业更加显著。有业内人士感叹道,头部初创拿钱到手软,大多中小AI公司颗粒未入。有数据显示,今年AI行业融资最多的5家公司拿走了超212亿,相当于今年国内AI融资总额的63%。

在这场技术狂欢中,AI创业失败者仍是绝大多数。他们当中的不少人,赶上了互联网发展的高速时期,凭借着技术和资历优势,也在生成式AI刚出现的时候就看到了机会。尽管想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但AI创业却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容易。

就像是一粒小石子投进了湖面,大部分AI团队的出现与消失都未掀起水花。陈立(化名)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在大厂已经做了十年算法工程师,也达到了百万年薪的级别。因为老本行是做AI,所以第一时间意识到生成式AI风口来了。

还在大厂工作的时候,他就兼职进行了两个AI项目的创业,但均以失败告终。其中一个项目因为基于ChatGPT小程序,面临数据安全备案的问题,最终流产。另一个融资一年没进展,所以不得不搁置。

今年3月,35岁的陈立因为年龄原因遭遇了大厂裁员,开始进行全职AI创业,方向是AI换脸。尽管每天工作的时间基本都是996,但赚的钱很少,只有3万元的收入。后来,他又与朋友一起搞了个AI创作平台,但融资一年没进展,所以就搁置了。

投资人的钱没这么好拿,美元基金退出后,现在国内的资金都是风险偏好特别低的。因为还有大概一百万的房贷需要还,陈立自称无法再坐吃山空,所以最近选择入职外企,不再把AI创业当成主业。

他感叹道,现在行业已经过了泡沫期,大家都比较冷静了。毕竟大模型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所以大部分项目都是看着很热闹,但其实都不怎么赚钱。

35岁,做到百万年薪后被裁

我是北京邮电大学的通信专业毕业,2014年8月份去京东实习半年后就留在这里做算法工程师,2016年底跳槽到了阿里巴巴。我当时跳槽涨薪都是50%起,算是赶上了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期。2017年底,我从北京搬到了杭州,次年还买了房。不过那个时候算是房价的高点,现在价格跌得比较厉害,同一个小区成交价起码比2018年少了30%。

在大厂工作近十年,我做到了年薪百万,这在和我差不多背景的人中并不算突出,有很多同学在阿里5年都做到了P8,年薪得有两三百万元。今年3月份,我在35岁的时候被裁了,和公司组织架构调整关系不大,主要还是因为年龄、性价比。因为业务并不复杂,年轻人也可以干,从性价比的角度考虑就裁掉老员工了。

当时被裁员的时候有一点预感,但确实过了一段时间才完全接受这个事情。因为我还面临着房贷的压力,尽管买的时候没有加杠杆,但现在还剩100多万要还。对于买房,我肯定是很后悔的,现在房市下行,算上贷款利率之类的,我损失了起码100万了。如果我不买房,现在应该是全款可以买一套,就完全没有贷款压力了。

奔向AI风口,但融资一年没进展

我老本行是做AI,所以第一时间意识到生成式AI风口来了。之前在大厂工作的时候,我就兼职开发了一个微信聊天机器人的应用,基于小红书帖子和淘宝商品进行AI推荐,花费了大概三个月时间。但因为推广不利,主要是基于ChatGPT小程序面临数据安全备案的问题,最终失败。

被裁的前半年,我也兼职进行了AI创业,和朋友一起组的小团队,一共有6个人,方向是AI漫画。我负责算法模块,但融资一年没进展,所以项目在搁置中。投资人的钱没这么好拿,美元基金退出后,现在国内的资金都是风险偏好特别低的,都是想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不仅要demo做好,还要有好的数据才会投,要不就是背景特别好,比如清华毕业的博士。

AI创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要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技术和资源。更多的人奔向了风口,但最后失败的结局却并不意外。AI行业正在走向理性,只有真正有价值的项目才能获得投资人的青睐。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