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长新冠症状多样 张文宏团队深入研究
长新冠的免疫代谢特征:不同临床亚型的同质性与异质性
引言
新冠肺炎已成为常态化流行病,尽管大多数患者可在 2-3 周内康复,但部分患者会在急性期后经历持续数月的症状,统称为长新冠。长新冠症状可影响多个器官系统,造成心理和精神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目前,长新冠的免疫机制尚不明确,迫切需要探索其背后复杂的免疫代谢特征。
研究背景
华山感染团队对 21826 名首次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发现 8.89% 的患者在感染后 6 个月报告长新冠症状,其中约 20-30% 可持续存在一年之久。研究团队认为,揭示长新冠症状发生和持续背后的免疫机制具有重大研究价值。
研究方法
该研究通过对长新冠患者和康复者的多组学整合分析,包括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探索长新冠不同临床亚型的免疫代谢特征。
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长新冠患者整体呈现 MAPK 通路激活增高,而康复的长新冠患者则表现出该反应的下调。长新冠的异质性特征在不同亚组中表现为多组学特异性标志。
多系统(MULTI)症状亚组:甘油磷脂和醚类脂质代谢增强
神经(NEU)亚组:糖蛋白合成代谢增加
心脑(CACRB)亚组:丙酮酸代谢增加和巨噬细胞极化受抑
肌肉骨骼+系统性(MSK+SYST)亚组:甘油磷脂代谢增高
心肺(CAPM)亚组:NF-κB 信号通路受抑
结论
该研究通过整合多组学数据,创新性地描绘了长新冠不同临床亚型之间的同质性和异质性免疫代谢特点,为长新冠的临床诊治新思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潜在诊断生物标志物
研究人员提出,ABHD17A、CSNK1D、PSME4和 SYVN1 可被选为诊断长新冠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潜在治疗靶点
研究结果为探索长新冠不同临床亚型的特异性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以下潜在靶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CRH(MULTI)
FPGT(NEU)
CBX6(CACRB)
RBBP4(CAPM)
展望
本研究为深入理解长新冠的免疫病理机制提供了重要基础。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
进一步验证多组学特异性标志的诊断价值
探索潜在治疗靶点的机制和可行性
开发针对不同长新冠亚型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探索长新冠的预防和康复策略
参考
张文宏等. Integrated multi-omics characterization across clinically relevant subgroups of long COVID.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23.
刘颖等.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st COVID-19 condition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 2023.
朱峰等. Activation of the innate immune pathway in patients with long COVID.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24.
朱峰等. Effects of antiviral and immunotherapy on the development of long COVID: Findings from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cohort study.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 2024.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